《壬辰1832春捧檄来澎随同周芸皋观察查办抚恤蒙赐书画联扇赋诗申谢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57:05

持节风清识玉堂,惊涛直下海天苍。

望公如岁深饥渴,训士通经化莠良。

碑口昔曾传汉水,棠阴今更遍蛮疆。

私心盻切随车雨,好种襄堤百本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持节风清识玉堂,惊涛直下海天苍。
望公如岁深饥渴,训士通经化莠良。
碑口昔曾传汉水,棠阴今更遍蛮疆。
私心盻切随车雨,好种襄堤百本桑。

白话文翻译:

持有节令的清风,识得玉堂的高雅;
惊涛拍岸,海天一色苍茫。
仰望公者,犹如深秋饥渴的心情;
教导士人,通晓经典,使杂草变良田。
昔日碑前流传汉水的故事,
如今棠阴下更加遍布蛮荒之地。
私心切切盼望随车而来的雨水,
愿在襄堤上种下百株桑树。

注释:

  • 持节:指持有节令或节制之意,常指官员的职责。
  • 风清:形容环境清新,政治清明。
  • 玉堂:指高雅的地方,常用来形容政府或高官的居所。
  • 惊涛:海浪汹涌的样子,形容自然的壮丽。
  • 深饥渴:形容对理想或食物的迫切需求。
  • 训士:教育士人,传授经典。
  • 莠良:杂草与良田的对比,形容治理的成效。
  • 碑口:碑的前面,指传说或历史的记载之地。
  • 私心:个人的情感或期望。
  • 襄堤:指襄阳地区的堤岸,适合种植桑树。

典故解析:

  • 汉水:古代著名的河流,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棠阴:指棠树的阴影,象征着丰收和生机。
  • 莠良:常见于古代农业中,用以比喻治理与荒废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长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曾参与政治,关心民生,作品多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1832年春,正值清代中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事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寄托了希望与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开篇以“持节风清识玉堂”引入,表达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用“惊涛直下海天苍”的壮丽景象,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与浩瀚,暗喻时代的变迁与不安。中间两句细腻地表现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强调士人应通经达理,以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渴望,特别是“私心盻切随车雨”一句,生动描绘了对雨水的期待,象征着对希望与生机的渴求。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豪放的气势,又不乏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持节风清识玉堂:强调节令的清新与高雅的场所,象征着理想的政治环境。
  2. 惊涛直下海天苍: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反映时代的动荡。
  3. 望公如岁深饥渴:表达对理想的渴望,仰望有德之人的心情。
  4. 训士通经化莠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士人应当明理。
  5. 碑口昔曾传汉水:历史的传承,文化的根基。
  6. 棠阴今更遍蛮疆:描绘了丰收的希望与生机。
  7. 私心盻切随车雨:表达个人情感的期待与渴望。
  8. 好种襄堤百本桑:愿望在于种植,寄托对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望公如岁深饥渴”,用饥渴比喻对理想的渴求。
  • 对仗:如“持节风清”和“惊涛直下”,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节奏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交织,形成丰富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丰收与希望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沈长棻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理想的关切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节令: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规律。
  • 海天苍: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暗示时代的变迁。
  • 深饥渴:象征对理想与知识的渴求。
  • 棠阴:代表丰收的希望与生命的力量。
  • 湘堤:寄托了对未来生机的期盼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持节”指的是: A. 拿着节令
    B. 有节制的行为
    C. 风清的环境

  2. “惊涛直下海天苍”描绘的是: A. 海的宁静
    B. 自然的壮丽
    C. 人民的苦难

  3. “私心盻切随车雨”表达了: A. 对雨水的渴望
    B. 对车的期待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写春夜之美,抒发对人生的思索。
  • 《登高》(王之涣):描绘自然壮丽,寄托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与本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但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情壮志,而沈长棻的诗则更关注社会与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