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剪鲛丝,量兽锦。宽窄灯前自审。钿尺短,错刀残。晚来多少寒。园雾薄。林花落。水面星摇池阁。山犬吠,草虫鸣。曲房魂暗惊。
白话文翻译:
用鲛绡剪裁,量取兽皮的锦缎。在灯光下自我审视宽窄。钿尺虽然短,刀具却显得残缺。夜晚来临,寒意袭人。园中薄雾弥漫,树林中的花瓣飘落。水面上的星光摇曳着映照着池阁。山犬在吠叫,草虫在鸣叫。曲房中,我的灵魂在黑暗中惊恐不安。
注释:
- 鲛丝:即鲛绡,是一种用鲛鱼的鳔制成的丝绸,轻薄透明。
- 兽锦:用动物皮毛制作的锦缎,常指华丽的布料。
- 钿尺:一种量具,此处可能用来比喻小巧的工具或尺度。
- 园雾薄:形容园中雾气轻盈,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 山犬:指生活在山中的犬类,常用来形容孤独与荒凉。
- 草虫:指草丛中的昆虫,以其鸣叫声增添夜晚的寂静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1640年-1713年),字子升,号梅山,晚号梅溪,清代诗人、书法家,著有《梅山集》。他在诗歌创作上融汇了唐宋诗人的风格,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具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
创作背景:
《更漏子》系列诗词是毛奇龄晚年创作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这首《更漏子 其四》具体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寒意,反映出诗人在暮色中思索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更漏子 其四》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全诗以夜晚为背景,诗人通过“剪鲛丝,量兽锦”的细节,描绘了一个人在微弱灯光下的孤独景象,给人一种深感寒意的氛围。“晚来多少寒”一句,直白地表达了夜晚的寒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凉。接下来,薄雾、落花、水面星摇等意象,渲染出一种朦胧而又富有诗意的夜景,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最后两句中,“山犬吠,草虫鸣”描绘了夜晚的声音,增强了环境的真实感,同时也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仿佛在与自然对话,却又感到无处倾诉。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孤独无依的情感基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剪鲛丝,量兽锦:描绘了制作精美衣物的细节,象征着精致与繁琐的生活。
- 宽窄灯前自审:在灯光下审视自己的状态,暗指自我反省与内心的挣扎。
- 钿尺短,错刀残:暗示工具的缺陷,象征人生的局限与不完整。
- 晚来多少寒:直接表达夜晚的寒冷,隐喻内心的孤独与寒凉。
- 园雾薄,林花落: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 水面星摇池阁:水面反射星光,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寻。
- 山犬吠,草虫鸣:夜晚的声音,增加了孤独的氛围。
- 曲房魂暗惊:在幽暗的房间中,诗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面星摇”使人联想到夜空与水的交融,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意象。
- 拟人:如“草虫鸣”,赋予虫鸣以生命,增强了夜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使得诗句流畅自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与寒冷,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过去的追忆,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鲛丝、兽锦:象征着奢华与细腻,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薄雾、落花:自然景象,体现出孤独与凋零的意象。
- 星摇、池阁:象征着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蕴含着一种短暂与易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剪鲛丝,量兽锦”中“鲛丝”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丝绸
- C. 一种布料
-
诗中“晚来多少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寒冷
- C. 兴奋
-
“山犬吠,草虫鸣”增强了诗中的哪种氛围?
- A. 热闹
- B. 冷清与孤独
- C. 欢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毛奇龄的《更漏子 其四》在意象上更加细腻,情感表达上则更为沉郁。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索,但毛奇龄的作品更注重于夜晚氛围的营造与思考的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毛奇龄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