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水挼蓝接远汀,
晚山愁黛矗银屏。
绿杨城外画船停。
燕剪轻阴拖水榭,
莺翻嫩雨湿兰亭。
半溪灯火酒微醒。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流水轻轻推搡着蓝色的水面,远处的沙洲与之相接;黄昏时的山峦愁苦的黛色如同矗立的银屏。城外的绿杨树旁,画舫停靠在岸边。燕子在轻柔的阴影中飞舞,拖曳着水榭的影子;黄莺在细雨中翻飞,湿润了兰亭的花瓣。半溪的灯火映照下,我微微有些喝醉了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挼:推搡,轻轻碰触。
- 汀:指沙洲或小丘。
- 愁黛:形容山的颜色,如同愁苦的黛色。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 轻阴:柔和的阴影。
- 湿兰亭:湿润了兰亭,兰亭是指兰花的亭子,象征优雅。
典故解析: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象征文人雅集和高洁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公元1626年—公元1700年),字子昂,号青山,晚号南山。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清丽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尤其擅长词和诗。其创作常反映时事与个人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癸丑年(公元1673年),正值清代中期,国家政局动荡、社会风气逐渐转变的时期。诗人在东溪的修禊活动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以春水、晚山、绿杨、画船等自然景物为背景,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诗歌开头以“春水挼蓝接远汀”描写春水轻柔而细腻,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仿佛春天的气息通过水波传递而来。接着“晚山愁黛矗银屏”则用“愁”字,映射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晚山如同银屏般静立,暗示着无尽的思绪和情感。这种对比,使得春天的生机与晚山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了诗的情感层次。
中间几句“燕剪轻阴拖水榭,莺翻嫩雨湿兰亭”,则通过燕子与莺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中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的关系。最后一句“半溪灯火酒微醒”,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象结合,似乎在描绘饮酒后微醺的状态,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水挼蓝接远汀:春水轻轻推搡着蓝色的水面,远处的沙洲与之相接,展现了春水的柔和与宁静。
- 晚山愁黛矗银屏:黄昏时的山峦愁苦的黛色如同矗立的银屏,表现了晚山的静谧与内心的忧伤。
- 绿杨城外画船停:城外的绿杨树旁,华丽的画舫停靠,添加了生活的气息。
- 燕剪轻阴拖水榭:燕子在轻柔的阴影中飞舞,拖曳着水榭的影子,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活力。
- 莺翻嫩雨湿兰亭:黄莺在细雨中翻飞,湿润了兰亭的花瓣,体现了春雨的滋润与生命的延续。
- 半溪灯火酒微醒:半溪的灯火下,我微微有些喝醉了酒,点明了个体的情感体验与观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晚山愁黛”将山的颜色比作愁苦,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拟人:燕子与莺的动作赋予了生命,营造了春日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体现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生命与希望,代表春天的生机。
- 晚山:象征宁静与忧愁,暗示人生的反思。
- 绿杨:象征繁荣与生机,代表美好的生活。
- 画船:象征生活的雅致与富裕。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活跃的生命力。
- 兰亭:象征文人雅集与高洁的气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晚山愁黛”的“愁”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
“春水挼蓝接远汀”中“挼”的意思是? A. 撞击
B. 推搡
C. 流动
D. 冲刷 -
诗中提到的“兰亭”源于哪位历史人物的作品? A. 李白
B. 王羲之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陈维崧的《浣溪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豪放与奔放的个性。两者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表达了不同的人生哲学和情感状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