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伯言归金陵》
时间: 2025-01-19 13:20: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梅伯言归金陵
作者: 曾国藩 〔清代〕
文章昌黎百世师,
桐城诸老实宗之。
方姚以后无孤指,
嘉道之间又一奇。
碧海鳌呿鲸掣候,
青山花放水流时。
两般妙境知音寡,
他日曹溪付与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梅伯言的送别之情。诗人以昌黎(韩愈)比喻梅伯言的学识,称他为百世的师表;而桐城派的老者则是他实在的宗师。自方姚(方孝孺和姚鼐)之后,再无孤独的指点,而在嘉道年间,又出现了一位奇才。碧海与青山中的美景,似乎在向他招手,却知音寡,未来的曹溪(指禅宗的曹溪派)又会归于谁的手中呢?
注释:
- 昌黎 - 韩愈的号,因其文章才华被誉为百世之师。
- 桐城 - 指桐城派,强调实用的文学流派。
- 方姚 - 指方孝孺与姚鼐,这两位文人的影响力。
- 碧海鳌呿 - 指碧海的壮阔景象,鳌与鲸是海中的巨物,象征壮丽。
- 曹溪 - 指禅宗曹溪派,是中国禅宗的重要派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清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及文学家。他致力于洋务运动的改革,提倡自强与富国,崇尚儒学,创作了大量诗文。
创作背景:
《送梅伯言归金陵》是在曾国藩与友人梅伯言分别之际写成,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诗中流露出曾国藩对文学、学术和友谊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曾国藩对梅伯言的敬重和对未来的忧虑。开头用“昌黎”与“桐城诸老”来比喻梅伯言的学识和地位,体现出他在当时文人圈中的重要性。紧接着,诗人提到文人交往的孤独,表明即使是才华横溢的人也难以找到知音。尤其“曹溪”一语,带有哲学的思考,暗示着对未来禅宗发展的担忧,既是对朋友的祝福,也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时代变迁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章昌黎百世师”:称梅伯言的文章才华相当于韩愈,世世代代的老师。
- “桐城诸老实宗之”:认为梅伯言是桐城派的宗师。
- “方姚以后无孤指”:自方孝孺、姚鼐以来,没有人能对他有孤独的指点。
- “嘉道之间又一奇”:在嘉道年间,又出现了一位奇才。
- “碧海鳌呿鲸掣候”:描绘海洋壮阔的景象,象征着广阔的前景。
- “青山花放水流时”:青山和流水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两般妙境知音寡”:美好的境界,知音却少。
- “他日曹溪付与谁”:对未来的思考,禅宗的传承将归于谁。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梅伯言与历史上的文人进行对比,强调其地位。
- 意象:碧海与青山的意象,寓意着宽广与美好。
- 反问:最后一行的反问,激发读者思考对未来的担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曾国藩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文人交往的感慨,同时也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昌黎 - 代表传统文化的高峰,象征着学术的传承。
- 桐城 - 代表实用主义的文化流派,反映了传统与现实的交融。
- 碧海 - 象征广阔的前景和可能性。
- 青山 - 象征着自然美和恒久的存在。
- 曹溪 - 象征着禅宗文化的深远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曾国藩称梅伯言为“百世师”的原因是什么?
A. 学识渊博
B. 家世显赫
C. 文学成就
D. 以上皆是 -
诗中的“曹溪”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禅宗曹溪派
C. 一座山
D. 诗人的名字 -
诗中提到的“知音寡”意指什么?
A. 理解朋友的人少
B. 朋友很多
C. 交流频繁
D. 学识渊博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同样表达友谊与对未来的思考。
- 李白《送友人》:送别友人,表现出深情厚谊。
诗词对比:
曾国藩的《送梅伯言归金陵》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情感,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曾国藩则更为内敛,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与文化背景。李白的意象多为豪情壮志,而曾国藩则注重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曾国藩文集》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