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走笔戏邵兴宗
梅尧臣
子鱼一尾不曾有,又诺毘陵苍鼠毫。
细粒吴粳谁下咽,尖头越管底能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从未见过一条小鱼,然而却听说过毘陵的苍鼠毛。那些细小的吴粳米,谁能咽下去呢?而那尖尖的越管底,倒是可以随意操弄。
注释:
字词注释:
- 子鱼:小鱼。
- 毘陵:地名,古代指毘陵(今浙江一带)。
- 苍鼠:一种小动物,苍鼠毛指的是它的毛皮。
- 吴粳:一种细小的稻米,出自吴地。
- 越管:指越地的管乐器,形状尖细。
典故解析:
- 毘陵:毘陵在古代是一个著名的地方,常被提及。苍鼠是当地的特产,诗中用以引出景物。
- 吴粳:吴地出产的米,代表着丰饶的土地,体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明,号花隐,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善于描绘自然和生活场景。梅尧臣在诗歌中常常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在南宋时期,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观察,反映了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面看似轻松,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及小鱼和苍鼠,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小鱼的缺失和苍鼠毛的出现形成了对比,似乎在暗示生活中常常会缺少一些本应有的东西,而我们却习惯于寻找那些稀有且不易得到的东西。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生活的滋味——细小的米粒谁能咽下?而尖头的乐器却可以随意操弄。这里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调侃,似乎在说生活中的琐碎与繁杂让人难以承受,而一些看似简单却又充满活力的事物却可以在其中找到乐趣。
整个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比喻,成功地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生活中虽然有许多不如意,但我们仍然可以在其中寻找到乐趣与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鱼一尾不曾有:表达了对小鱼的缺失的感叹,暗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之物并不总是存在。
- 又诺毘陵苍鼠毫:提到苍鼠的毛,暗示了稀有与奢侈的东西。
- 细粒吴粳谁下咽:反映了对生活琐碎事物的无奈,细小的米粒让人难以下咽,暗示生活的艰辛。
- 尖头越管底能操:指乐器的操作,暗示在繁杂中寻求乐趣。
修辞手法:
- 对比:小鱼与苍鼠的对比,生活中的常见与稀有。
- 比喻:将米粒比作生活的琐碎,尖头乐器则象征生活的乐趣。
- 拟人:通过“谁下咽”使生活的琐事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思考,揭示了在艰难中依然可以寻找到乐趣与意义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鱼:象征着生活中细小而珍贵的事物。
- 苍鼠:代表着稀有与奢侈。
- 吴粳: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艰辛。
- 越管:代表着生活中的乐趣与调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鱼”指的是什么?
- A. 大鱼
- B. 小鱼
- C. 干鱼
- D. 鲜鱼
-
“细粒吴粳谁下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无奈
- C. 激动
- D. 失落
-
诗中“尖头越管底能操”暗示了什么?
- A. 生活的乐趣
- B. 生活的困惑
- C. 生活的艰辛
- D. 生活的简单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李白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但梅尧臣的诗更多地关注细节与平淡的生活,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壮丽的景象。在梅尧臣的作品中,细腻的情感与哲理往往在平凡的事物中流淌,而李白则通过高亢的意象激发人们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