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作者:庄棫 〔清代〕
玉楼寒,芳草碧。
门外马嘶人迹。
搴绣幕,拂银屏。
风来夜不扃。
应念我,偏相左。
鱼钥重门深锁。
书不寄,梦无凭。
窗纱一点灯。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玉楼上,芳草碧绿。
门外马嘶,留下人迹。
轻轻掀起绣帷,拂动银色屏风。
夜晚的风来袭,却不关上门。
你应当想念我,偏偏对我冷落。
鱼钥的重门紧锁着,难以相见。
没有书信寄出,梦中无凭无据。
窗纱外透出一丝灯光。
注释:
- 玉楼: 指华丽的楼阁,象征着高贵和美好。
- 芳草碧: 芳香的草木,生机盎然的景象。
- 马嘶人迹: 形容门外的景象,暗示着离别和孤独。
- 搴绣幕: 拂动绣制的帷幕,表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
- 鱼钥: 鱼形钥匙,用于形容门的封闭,象征难以相见。
- 窗纱: 指窗帘,透出微弱的光线,暗示孤寂的夜晚。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玉楼”与“鱼钥”都可以视为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前者象征美好的生活和对爱情的向往,后者则暗示着隔阂与封闭,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渴求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棫,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描写离愁别绪,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困境。
诗歌鉴赏:
《更漏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独自一人静坐于华丽的楼阁,窗外的马嘶声和草木的碧绿让他倍感孤寂。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既美丽又令人心碎的情景。
“玉楼寒,芳草碧。”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感受到的寒意与草木的生机形成强烈的反差,暗示着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门外马嘶人迹”,则更显出一种离愁别绪,似乎在暗示着离别的痛苦。
“应念我,偏相左。”在此,诗人直接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却感受到被冷落的无奈,情感愈发深沉。后面的“鱼钥重门深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隔阂,象征着两人间的距离和心灵的封闭。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匠心,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抒发,情景交融,令人动容。结尾“窗纱一点灯”,一丝微弱的灯光透出,似乎在暗示着希望,也暗示着孤独的夜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楼寒,芳草碧。”:在寒冷的玉楼上,芳草依旧碧绿,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内心的寒冷形成对比。
- “门外马嘶人迹。”:门外传来马的嘶鸣,留下人走过的痕迹,暗示着离别与孤寂。
- “搴绣幕,拂银屏。”:轻轻掀起绣制的帷幕,拂动着银色屏风,表现出内心的细腻情感。
- “风来夜不扃。”:夜风袭来,却没有关上门,象征着心灵的开放与渴望。
- “应念我,偏相左。”:你应该思念我,但却对我冷落,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与失落。
- “鱼钥重门深锁。”:鱼钥象征着重重的隔阂,难以相见,暗示两人之间的距离。
- “书不寄,梦无凭。”:没有书信寄出,梦中也无凭无据,表现出对爱情的无奈。
- “窗纱一点灯。”:窗外透出一丝灯光,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 “鱼钥重门”比喻情感的隔阂。
- 对仗: 词中的“寒”与“碧”、“嘶”与“迹”,形成了优美的对称。
- 拟人: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情相结合,增强了表达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楼: 代表华丽的生活与对爱情的向往。
- 芳草碧: 象征生机与美好。
- 鱼钥: 代表隔阂与深锁的心情。
- 灯光: 代表希望与孤独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楼寒,芳草碧。”中的“玉楼”象征什么?
- A. 寒冷
- B. 华丽的生活
- C. 孤独
- D. 离别
-
诗中“鱼钥重门深锁”象征什么?
- A. 开放
- B. 隔阂
- C. 生机
- D. 美好
-
诗人对情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冷漠
- B. 思念
- C. 无奈
- D. 忘却
答案:
- B
- B
-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庄棫的《更漏子》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抒发,但王国维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庄棫则更多地呈现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