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晓雨》

时间: 2025-01-17 10:17:22

露零星,香断续,惆怅河阳金谷。

春又去,近归期,问花花不知。

小阁畔,花雨乱,湿遍晓阴池馆。

窗暗暗,乌声声,落红春恨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晓雨
作者: 杨圻 〔清代〕

露零星,香断续,惆怅河阳金谷。
春又去,近归期,问花花不知。
小阁畔,花雨乱,湿遍晓阴池馆。
窗暗暗,乌声声,落红春恨平。

白话文翻译:

露珠稀疏,香气时断时续,让我感到惆怅的是河阳的金谷。春天又已离去,归来的日子即将到来,问花却得不到回应。小阁楼旁,花雨纷飞,湿透了清晨阴暗的池馆。窗外暗淡,乌鸦声声,落红让人心中充满春天的遗憾。

注释:

  • 露零星:露水稀疏,形容清晨的景象。
  • 香断续:香气时有时无,形容花香的微弱。
  • 惆怅:忧愁、悲伤的情绪。
  • 河阳金谷:指春天美好的地方,金谷指的是丰收的地方,隐喻美好的时光。
  • 问花花不知:问花,花却无法回答,表现出春天的无情与离去。
  • 小阁畔:小阁楼旁边。
  • 花雨乱:花瓣如雨般纷飞,形容花谢的景象。
  • 湿遍晓阴池馆:清晨的阴暗处湿透了,池馆指的是庭院和池塘。
  • 窗暗暗:窗外昏暗,形容天气阴沉。
  • 乌声声:乌鸦叫声,在古诗中常用来表现凄凉的气氛。
  • 落红春恨平:落花让人感到春天的遗憾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圻,清代诗人,字汝霖,号秋水,生平事迹不详,但他在诗歌中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情感。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及个人情感,风格独具。

创作背景:

《更漏子·晓雨》创作于清代,正值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动荡,诗人面临诸多困惑与不安。春天的离去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诗中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离去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相连。开头的“露零星,香断续”描绘了一个清晨,露水稀疏,花香微弱,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紧接着“惆怅河阳金谷”,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仿佛是在追忆那些曾经的欢乐。

诗中“春又去,近归期”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春天的离去让人感到失落,然而又将归来的希望与期待相结合。此时,诗人问花,花却无知,仿佛春天的美好已经无法再触及。

接着,诗人描写了小阁楼旁花雨纷飞的景象,湿润的池馆体现了春雨的滋润与生机,但同时也暗示着春天的逝去与凋零。最后,“窗暗暗,乌声声”将诗的情绪推向高潮,乌鸦声声响起,伴随着落花,形成了春天的遗憾与惆怅,令人心中感伤。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透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美好记忆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零星,香断续:描绘清晨时分,露水稀疏,香气时断时续,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
  2. 惆怅河阳金谷:表达对美好时光(河阳金谷)的怀念与惆怅。
  3. 春又去,近归期:春天又一次离去,而归来的期望在心中升起。
  4. 问花花不知:向花询问春天的去向,花却无言以对,表现了对春天的惋惜。
  5. 小阁畔,花雨乱:描绘小阁楼旁花瓣如雨般纷飞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凋零。
  6. 湿遍晓阴池馆:表现了清晨的阴暗和潮湿,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7. 窗暗暗,乌声声:窗外昏暗,乌鸦的叫声反映了孤寂与凄凉的氛围。
  8. 落红春恨平:落花使人感到春天的遗憾,平添了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离去比作花的凋零,生动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拟人:花被赋予了无知的特性,使得自然与人情感相互交融。
  • 对仗:如“窗暗暗,乌声声”,形成了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晨的生机与新鲜感。
  • :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乌鸦:象征孤独与凄凉,常用于古诗表达悲伤的情感。
  • 落红:象征春天的结束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露零星,香断续”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晨的景象
    B. 傍晚的景象
    C. 正午的景象

  2. “问花花不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幸福
    B. 惆怅
    C. 愤怒

  3. 诗中的“乌声声”代表了什么? A. 热闹
    B. 孤寂
    C. 欢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同样富有情感的诗词,表达了离别与伤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更漏子·晓雨》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同样反映了对时间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关注春天的失落,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怀念与思乡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