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更漏子 秋雨
作者: 陈世祥 〔清代〕
原文展示:
漏声残,灯影碎。一个人儿怎睡。闲绣被,冷香篝。孤帏见也羞。
芭蕉树。芭蕉雨。恰似和谁共语。雨滴沥,泪栏杆。相陪消夜寒。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漏水的声音微弱,灯光摇曳,独自一人怎能入睡呢?静静的绣被,散发着冷香,孤独的帏帐让我感到羞愧。
那芭蕉树下,雨滴轻轻落下,仿佛在和谁低语。雨水滴答,像泪水一般流淌在栏杆上,伴我度过这寒冷的夜晚。
注释:
- 漏声:指滴水声,象征孤寂与哀愁。
- 灯影碎:灯光摇曳,营造出一种不安与孤独的氛围。
- 闲绣被:绣制的被子,表现出诗人空闲的生活状态。
- 冷香篝:篝火散发的冷香,象征着无趣与清冷。
- 孤帏:独自的帐幕,表示孤独的环境。
- 芭蕉雨:雨打在芭蕉树上,常用以象征忧伤。
- 泪栏杆:雨滴像泪水般落在栏杆上,表现内心的苦闷与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世祥,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雨时节,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孤独、思念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更漏子 秋雨》是一首典型的孤独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雨时节的寂静与个人的孤独。开篇的“漏声残,灯影碎”直接引入夜晚的氛围,滴水声和摇曳的灯影构成一种静谧而又不安的环境。紧接着,诗人用“一个人儿怎睡”表达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中“闲绣被,冷香篝”意象独特,绣被的温暖与篝火的冷香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接着,芭蕉树和雨水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雨滴的轻声仿佛在倾诉着什么,使人产生共鸣。最后的“雨滴沥,泪栏杆”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滴落的雨水成为诗人泪水的象征,表现了在寒冷的夜晚,孤独的思念与惆怅。整首词情深意切,意象交融,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漏声残,灯影碎:夜深,水滴声微弱,灯光闪烁,暗示孤独。
- 一个人儿怎睡:独自在夜里,难以入眠,流露出无奈。
- 闲绣被,冷香篝:被子静静铺开,篝火却带着冷意,反映内心空虚。
- 孤帏见也羞:独自一人,心中羞愧,似乎有些不堪。
- 芭蕉树。芭蕉雨:细雨打在芭蕉树上,象征哀愁。
- 恰似和谁共语:雨声似乎在与某人低语,增添了思念的情感。
- 雨滴沥,泪栏杆:雨水如泪,滴落在栏杆上,表达了深切的孤独与悲伤。
- 相陪消夜寒:伴着雨水度过寒冷的夜晚,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滴沥,泪栏杆”,将雨水比作泪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雨声似乎在与人对话,使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
- 对仗:如“芭蕉树,芭蕉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秋雨夜的孤独与思念,表现了人对情感的渴望与对孤寂的深切感受,从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 漏声:象征孤独与无奈。
- 灯影:暗示不安与惆怅。
- 芭蕉雨:雨水常伴忧伤,传达思念之情。
- 泪栏杆:雨滴与泪水的结合,表现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漏声残,灯影碎”中“漏声”指的是什么? a. 声音
b. 水滴声
c. 风声 -
诗中“一个人儿怎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
“雨滴沥,泪栏杆”中,雨滴被比作什么? a. 眼泪
b. 雪花
c. 星星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样表达了思念与孤独之情。
- 诗词对比:比较陈世祥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可以看到不同的孤独感受与诗人对夜晚的不同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陈世祥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