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25-01-19 21:57:00

夕阳都在小楼西。

更桥西。

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

马嘶。

马嘶。

路还迷。

柳几堤。

竹几篱。

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梅花引
作者: 沈岸登 〔清代〕

夕阳都在小楼西。
更桥西。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
下帘拢,听马嘶。
马嘶。马嘶。
路还迷。
柳几堤。竹几篱。
鞭也,鞭也,
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
花落后,怕重游,
旧径非。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下,照在小楼的西边。
更靠近桥的西边,更靠近湖的西边。
湖外的青山,晚霞映照下显得低沉。
春天即将结束,人又离去,愁苦的我独自一人,
拉起窗帘,静静地听马的嘶鸣。
马的嘶鸣声回荡着,
让我迷失了方向。
柳树依稀在堤边,竹子在篱笆旁。
鞭声响起,但不及那扇红色的双扉。
更何况那些行云,伴着雨水变成了新泥。
且停下脚步,花儿还未凋落,
等到花落时,怕是再也不愿重游,
那条旧径已不再是从前。

注释:

  • : 指时间的临近或结束,这里指春天即将结束。
  • : 指拗折或拗得很大,含有不顺的意思。
  • 马嘶: 马的叫声,象征着孤独和离别。
  • 红扇: 这里可能指代某种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 新泥: 指刚刚下过雨的泥土,寓意滋润和新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马嘶”与“柳几堤,竹几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江南水乡的情景,易引起人们对离别与思乡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情见长,多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作品风格细腻、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个人孤独的情感。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诗人个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思乡与忧愁的氛围。

诗歌鉴赏:

《江城梅花引》是一首情感细腻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夕阳、山色、马嘶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与对离别的愁苦。开头几句“夕阳都在小楼西”,不仅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还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即将消逝的美好。接下来的“春又阑删人又去”,则直接将自然变化与人事变迁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之感。

在意象的呈现上,诗人通过“柳几堤”、“竹几篱”等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韵味,同时也象征着生活中的柔弱与无奈。而“马嘶”这一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整体上,诗的意境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情感的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夕阳都在小楼西”:描绘傍晚的美景,设定了时间和空间。
    • “更桥西。更湖西。”:进一步明确地点,强调环境的亲切感。
    •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通过晚霞渲染山的形态,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春又阑删人又去”:春天的离去与人的分别交织,表现忧愁。
    • “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描写孤独的心情,窗帘的动作象征封闭与隔绝。
    • “马嘶。马嘶。”:重复的声音加强了孤独感。
    • “路还迷”:迷路象征对未来的困惑与不安。
    • “柳几堤。竹几篱。”: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增添生活的气息。
    • “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鞭声象征着无奈,红扇象征着美好却遥不可及的事物。
    •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相映成趣。
    • “且住拗花花未落”:等待花落,象征着对时间的珍惜。
    • “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担心旧地重游,暗示一切都已不同,表现对过往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增强诗意。
    • 重复:如“马嘶”的重复,增强情感的强烈感。
    • 对仗:如“柳几堤,竹几篱”,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以及对离别的愁苦。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最终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的现实。

意象分析:

  • 夕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青山: 代表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 马嘶: 传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柳、竹: 象征江南水乡的柔美与诗意。
  • 红扇: 寓意美好而遥不可及的理想或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阳都在小楼西”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午夜
  2. “马嘶”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与孤独
    • C. 春天的来临
    • D. 自然的宁静
  3. 诗中“柳几堤,竹几篱”描绘的是?

    • A. 高山
    • B. 江南的自然景象
    • C. 乡村的田园
    • D. 城市的繁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沈岸登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江南水乡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