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

时间: 2025-01-19 13:25:40

慕君才行美,风义亦倜傥。

在远恨未逢,既近不屡往。

非以近为轻,恃易遂成曩。

倏为东牟守,别我驻征鞅。

又作千里遥,依然复怀想。

昔闻之罘山,秦碑元有两。

一存东顶中,一在西顶上。

篆实丞相斯,缺剥不可仿。

愿言试历览,闻见欲以广。

海晴望石桥,神仙事欻怳。

始皇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桥断水无涯,焉知有方丈。

迩者地出金,发掘怀沃壤。

良民皆逐末,兹事谁用长。

凡为二千石,唯在劝耕纺。

幸君经术高,教化人所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
作者:梅尧臣

慕君才行美,风义亦倜傥。
在远恨未逢,既近不屡往。
非以近为轻,恃易遂成曩。
倏为东牟守,别我驻征鞅。
又作千里遥,依然复怀想。
昔闻之罘山,秦碑元有两。
一存东顶中,一在西顶上。
篆实丞相斯,缺剥不可仿。
愿言试历览,闻见欲以广。
海晴望石桥,神仙事欻怳。
始皇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桥断水无涯,焉知有方丈。
迩者地出金,发掘怀沃壤。
良民皆逐末,兹事谁用长。
凡为二千石,唯在劝耕纺。
幸君经术高,教化人所仰。

白话文翻译

我仰慕您的才华与品德,您风范出众,气宇轩昂。
远方的时候我因未曾见面而感到惋惜,近在咫尺却又不常走动。
不是因为离得近就轻视您,而是因为我心中对您的尊重与怀念。
您突然被任命为东牟的守卫,使我停下了征途。
即使相隔千里,我仍然萦绕在心头。
我曾听说的罘山,传说中秦朝的两块碑。
一块在东顶之中,另一块则在西顶之上。
那碑文是丞相所立,已然风化,不易仿制。
我希望能够仔细观赏,见识其中的广博。
晴空下望向石桥,神仙的事情让我恍惚。
始皇帝怎么能长生,阴险的怪事无从探讨。
桥断了,水无边,谁又知道那方丈的存在。
最近土地出金,挖掘出肥沃的土壤。
百姓都在追逐微末之事,这样的事情谁来长久维持呢?
凡是二千石的官员,只有在劝导耕作与纺织上。
幸好您治学有道,教化是人们所仰望的。

注释

  • 慕君:仰慕您。
  • 倜傥:形容人风度翩翩,气宇不凡。
  • 东牟:地名,指张圣民被任命的地方。
  • 罘山:地名,传说中有秦碑的地方。
  • 二千石:古代官职名,通常指地方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容,号东皋,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诗名于世,尤以五言诗和律诗见长。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关注社会现象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张圣民赴登州任职之际。张圣民是一位才德兼备的学士,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也寄托了对他未来治理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情感与美好祝福。诗的开头,梅尧臣以“慕君才行美”赞美张圣民的才华与品德,接着感叹两人虽近在咫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常相往来,流露出淡淡的惆怅。诗中充满了对张圣民的期望,特别是在提到“非以近为轻”时,显示出对友人地位的尊重和对其才华的敬仰。

接着,诗人回忆起罘山的秦碑,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他希望张圣民在新的岗位上能够有所作为,进行有效的治理。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又展现了对未来的思考,反映出对社会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生活的关注。最后以“幸君经术高”作结,表达了对张圣民的信任与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慕君才行美,风义亦倜傥:表达对张圣民才华和品德的仰慕。
  2. 在远恨未逢,既近不屡往:虽然远道相思,但近在身边却少有往来。
  3. 非以近为轻,恃易遂成曩:并非因为近而轻视,反而因亲近而希望更深厚的交流。
  4. 倏为东牟守,别我驻征鞅:张圣民被任命为东牟守,诗人因此停下了旅程。
  5. 又作千里遥,依然复怀想:即使相距千里,心中仍然挂念着他。
  6. 昔闻之罘山,秦碑元有两:提到罘山的秦碑,暗示历史的厚重。
  7. 一存东顶中,一在西顶上:碑的具体位置,显示出对历史的追溯。
  8. 篆实丞相斯,缺剥不可仿:碑文是丞相所立,已风化难以仿制。
  9. 愿言试历览,闻见欲以广:希望能够亲自去观赏,增加见识。
  10. 海晴望石桥,神仙事欻怳:在晴空下看石桥,感受到神仙的神秘。
  11. 始皇安得长,阴怪役罔象:感叹始皇帝的长生与阴险的怪事。
  12. 桥断水无涯,焉知有方丈:桥断水广,象征无限的探索。
  13. 迩者地出金,发掘怀沃壤:土地出金,暗示潜在的资源与希望。
  14. 良民皆逐末,兹事谁用长:百姓追逐琐事,反映社会的现状。
  15. 凡为二千石,唯在劝耕纺:二千石的官员应该关注民生,劝导耕作与纺织。
  16. 幸君经术高,教化人所仰:希望张圣民能够施展才华,成为人们仰望的对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罘山的秦碑”比喻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深厚。
  • 对仗:如“东顶中”和“西顶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非以近为轻,恃易遂成曩”,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及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罘山:代表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寄托着对理想的追求。
  • 石桥:象征连接与沟通,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二千石:代表官员的职责与民生,强调对社会的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梅尧臣在诗中对张圣民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 A. 才华与品德
    • B. 家世背景
    • C. 外貌与气质
    • D. 生活习惯
  2. “罘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历史与文化
    • C. 个人理想
    • D. 自然风光
  3. 诗的最后一句对张圣民的期待是什么?

    • A. 期望他平安
    • B. 希望他施展才华,教化百姓
    • C. 祝他早日归来
    • D. 愿他富贵荣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赠花卿》——杜甫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两首诗都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与期待,但梅尧臣的诗更关注于社会责任与民生问题,而王勃的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相关诗句

慕君才行美,风义亦倜傥。下一句是什么

在远恨未逢,既近不屡往。上一句是什么

在远恨未逢,既近不屡往。下一句是什么

非以近为轻,恃易遂成曩。上一句是什么

非以近为轻,恃易遂成曩。下一句是什么

倏为东牟守,别我驻征鞅。上一句是什么

倏为东牟守,别我驻征鞅。下一句是什么

又作千里遥,依然复怀想。上一句是什么

又作千里遥,依然复怀想。下一句是什么

昔闻之罘山,秦碑元有两。上一句是什么

昔闻之罘山,秦碑元有两。下一句是什么

一存东顶中,一在西顶上。上一句是什么

一存东顶中,一在西顶上。下一句是什么

篆实丞相斯,缺剥不可仿。上一句是什么

篆实丞相斯,缺剥不可仿。下一句是什么

愿言试历览,闻见欲以广。上一句是什么

愿言试历览,闻见欲以广。下一句是什么

海晴望石桥,神仙事欻怳。上一句是什么

慕君才行美,下一句是什么

风义亦倜傥。上一句是什么

风义亦倜傥。下一句是什么

在远恨未逢,上一句是什么

在远恨未逢,下一句是什么

既近不屡往。上一句是什么

既近不屡往。下一句是什么

非以近为轻,上一句是什么

非以近为轻,下一句是什么

恃易遂成曩。上一句是什么

恃易遂成曩。下一句是什么

倏为东牟守,上一句是什么

倏为东牟守,下一句是什么

别我驻征鞅。上一句是什么

别我驻征鞅。下一句是什么

又作千里遥,上一句是什么

又作千里遥,下一句是什么

依然复怀想。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