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王尉西斋》
时间: 2025-01-04 07:0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南王尉西斋
作者: 梅尧臣
官舍古城隅,西斋何寂寂。
种竹幽趣深,开屏翠光滴。
青山露南墙,落日明东壁。
危台起其傍,其隰坐可觌。
岁暮野田空,天高霜隼击。
更怜风月时,几弄林间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河南王尉的西斋中的幽静景象。官舍坐落在古老的城角,西斋显得格外寂静。种植的竹子丰盛而幽深,阳光透过竹叶洒下点点翠光。青山映衬在南墙外,落日的余辉映照着东面的墙壁。旁边的高台耸立,可以在低处静坐观景。年末的田野空旷,天空高远,霜中的猎鹰在空中翱翔。更令人怜惜的是,风月交替的时光里,偶尔可以听到林间传来的笛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官舍:官员的住宅。
- 古城隅:古老城墙的角落。
- 西斋:指西边的书房或静室。
- 幽趣:幽静而富有情趣。
- 翠光:绿色的光辉。
- 危台:高台。
- 隰:低洼的地方。
- 岁暮:年末。
- 霜隼:霜天中的猎鹰,象征寒冷和孤寂。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清白,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在河南王尉任职期间,诗人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河南王尉西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的书斋环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官舍古城隅,西斋何寂寂”便设定了一个宁静、孤独的基调,描绘了官舍的古老与西斋的寂静。接下来的竹子、青山、落日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岁暮野田空,天高霜隼击”一句,诗人通过描写季节的变化,增强了孤寂的氛围。年末的田野显得空旷,天空高远,霜中的猎鹰在空中飞翔,象征着寒冷与孤独。整体来看,诗中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交融,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诗意。
最后一句“更怜风月时,几弄林间笛”,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那一丝丝温柔的珍惜。整首诗在意象选择与情感表达上都极具艺术性,展现了梅尧臣高超的诗歌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官舍古城隅:古老的官舍位于城墙的角落,给人一种历史感和孤独感。
- 西斋何寂寂:西斋显得格外寂静,进一步强调环境的幽静。
- 种竹幽趣深:种植的竹子增添了幽静的趣味。
- 开屏翠光滴:阳光透过竹叶洒下点滴翠绿的光。
- 青山露南墙:青山显露在南墙之外,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 落日明东壁:落日的光辉映照在东面的墙壁上,形成对比。
- 危台起其傍:高台耸立在周围,给人一种崇高的感觉。
- 其隰坐可觌:在低洼的地方可以静坐,享受这份宁静。
- 岁暮野田空:年末的田野显得空荡荡的,余留了一种孤寂。
- 天高霜隼击:高空中的猎鹰在寒霜中翱翔,象征冬天的冷。
- 更怜风月时:更加怜惜那风月交替的时光。
- 几弄林间笛:偶尔可以听到林间传来的笛声,带来一丝温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岁暮野田空,天高霜隼击”展示了对称美。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如“风月时”与情感的交融。
- 意象:通过竹子、青山、落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珍惜。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清雅、坚韧与宁静。
- 青山:代表自然的恒久与美丽。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猎鹰:象征孤独与自由,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笛声:象征音乐的美与人对自然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斋”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诗人的书房
- C. 古代官舍
- D. 自然风光
-
“岁暮野田空”意指:
- A. 田野繁忙
- B. 田野空荡
- C. 田野丰收
- D. 田野美丽
-
诗中“霜隼”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富饶
- D. 和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河南王尉西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中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前者更倾向于对幽静生活的思考,后者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梅尧臣的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