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禽时复响,苔磴少人行。
松径含风雨,秋山见性情。
云根香紫石,林气长黄精。
落叶飘无际,清砧何处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行场景。偶尔可以听到鸟鸣,但山间的小路上几乎没有人行走。松树的路上弥漫着风雨的气息,秋天的山景显露出内心的情感。云雾缭绕的山石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树林中弥漫着黄精的气息。落叶飘散无边无际,不知清脆的砧声来自何处。
注释:
- 幽禽:指在幽静的环境中栖息的鸟,暗示环境的宁静。
- 苔磴:苔藓覆盖的小路,象征着荒凉和少有人走的情景。
- 松径:松树间的小路,体现出自然的气息。
- 云根:云雾缭绕的山石,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
- 黄精:一种中药材,生长在林中,象征着自然的丰饶。
- 清砧:砧声,通常用来形容制作食品的声音,这里可能隐喻着人们的生活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国翰,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山行》创作于清朝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幽静的山行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浮华的淡泊态度。诗中“幽禽时复响”一句,开头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山中鸟鸣的稀少与清幽。接着“苔磴少人行”,则进一步强调了小路的冷清,似乎在暗示人们对自然的忽视。
而“松径含风雨”一句,描绘出松树间的风雨交加,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反映了自然界的多变。紧接着“秋山见性情”,则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联系,秋天的景色唤起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云根、香紫石、林气、黄精等描绘出一幅祥和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的热爱。最后一句“落叶飘无际,清砧何处声”,则通过落叶的随风飘散,隐喻人生的无常与渺小,砧声的隐约则增添了几分人情味,使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禽时复响:在这幽静的环境中,鸟儿偶尔发出鸣叫,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苔磴少人行:小路上长满苔藓,几乎没有人走过,强调了自然的静谧。
- 松径含风雨:松树间的小路充满了风雨的气息,暗示了自然的变化。
- 秋山见性情:秋天的山景映照出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
- 云根香紫石:山石在云雾中散发出香气,展现出自然的神秘。
- 林气长黄精:树林中弥漫着黄精的气息,象征着自然的丰饶。
- 落叶飘无际:落叶随风飘散,给人一种孤独和无尽的感觉。
- 清砧何处声:清脆的砧声来自何处,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根香紫石”比喻自然的气息和生命的丰饶。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表现诗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声调和节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禽:象征孤独与宁静。
- 苔磴:象征荒凉与人迹罕至。
- 松径:象征自然的气息与生机。
- 落叶:象征无常与人生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禽时复响”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热闹的场景
B. 宁静的氛围
C. 冷清的环境 -
“松径含风雨”中的“风雨”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的情感
C. 季节的交替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C.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毛国翰的《山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山林的宁静,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后者则强调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安宁。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
- 《清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