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望
作者: 毛国翰(清代)
盗贼仍蛮塞,山林自腐儒。
眼随飞鸟倦,心共断云孤。
寒尽鱼龙起,春回草木苏。
感时怀济物,无术卧江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无能为力的感慨。开头提到盗贼横行,社会动荡不安,书生在山林中也感到腐朽无用。眼睛追随着飞鸟感到疲倦,心灵与孤云相伴,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孤独。接着,寒冬过去,鱼龙重新活跃,春天回归,草木复苏,象征着生机的复苏。但诗人仍感到无力帮助他人,只能躺卧于江湖之中,感伤时光和自身的局限。
注释:
- 盗贼:指社会动荡中的盗贼,象征社会的混乱。
- 蛮塞:蛮荒之地,此处形容社会的不安定。
- 腐儒:指读书人,因社会动荡而感到无用。
- 飞鸟:象征自由,但诗人追随却感到疲倦。
- 断云:孤独的云,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 鱼龙起:春天来临,水中生物复苏,象征生命的恢复。
- 卧江湖:隐喻诗人对江湖生活的无奈和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国翰(约1640-171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梅林,生于福建。毛氏以诗作见长,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感受到社会的不安与个人的无力,故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的失落与无奈。
诗歌鉴赏:
《野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抒写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忧虑与无奈。诗的开头,盗贼横行,山林中人们的书生气也已腐朽,这一切都表明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动荡。诗人以“眼随飞鸟倦,心共断云孤”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疲惫,似乎在向世人控诉自己的无力。
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中提到“寒尽鱼龙起,春回草木苏”,这是对生命复苏的期待,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时怀济物,无术卧江湖”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无力感与对理想的渴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社会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心境,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盗贼仍蛮塞:盗贼横行,社会动荡不安。
- 山林自腐儒:读书人感到无用,象征知识的失落。
- 眼随飞鸟倦:目光追随飞鸟,感到疲惫,暗示对自由的渴望。
- 心共断云孤:心灵孤独,像断裂的云一样漂泊。
- 寒尽鱼龙起:春天来了,生机复苏,象征希望。
- 春回草木苏:春天回来,万物复苏,生命的重新开始。
- 感时怀济物: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想要帮助他人。
- 无术卧江湖:无能为力,只能躺在江湖中,感叹自己的无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共断云孤”,将心灵比作孤独的云,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飞鸟、鱼龙、草木等自然意象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对理想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无力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盗贼:象征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 飞鸟:代表自由与渴望。
- 寒与春:象征生命的周期,变化与希望。
- 江湖:隐喻生活的无奈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盗贼仍蛮塞”中的“蛮塞”指的是什么?
- A. 山林
- B. 社会动荡
- C. 读书人
- D. 自然景象
-
诗中“寒尽鱼龙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希望
- C. 无奈
- D. 孤独
-
“无术卧江湖”体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 A. 积极向上
- B. 无能为力
- C. 敢于追求
- D. 决心远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可以将《野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王维的诗歌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宁静与心灵的安宁,而毛国翰的《野望》则强调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力。二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国翰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