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放言
作者: 王禹偁 〔宋代〕
原文展示:
贤人虽学心无闷,君子须知道自消。
德似仲尼悲凤鸟,圣如姬旦赋鸱鴞。
看松好待严霜降,试玉宜将烈火烧。
青女祝融如不党,愿分金石与山苗。
白话文翻译:
贤人即使学习也不会感到忧闷,君子应当懂得自我消解。
德行如孔子感叹凤鸟的悲伤,智慧如姬旦的赋诗惋惜鸱鸮。
观看松树的美好,应该等到严霜降临时;检验玉石的品质,必须用烈火来烧。
青女与祝融如果不偏袒的话,我希望能将金石与山苗一同分配。
注释:
字词注释:
- 贤人: 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君子: 有道德修养的男子。
- 仲尼: 孔子的字,意指其德行。
- 姬旦: 周朝的贤人,指的是周公。
- 鸱鴞: 一种鸟,常作不祥的象征。
- 青女: 传说中的女神,掌管火焰。
- 祝融: 火神,掌管火的神灵。
典故解析:
- 仲尼悲凤鸟: 表达孔子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悲伤。
- 姬旦赋鸱鴞: 体现周公对于国家未来的忧思。
- 松与霜、玉与火: 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和事物的考验与磨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88年-1058年),字季友,号君谟,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创作背景: 《放言》写于王禹偁对社会和个人道德的思考,反映了他对贤人君子的期望及对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王禹偁的《放言》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意象而著称,表达了对贤人和君子的思考与期望。全诗以“贤人”和“君子”开篇,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诗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和姬旦,既是对先贤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诗中“看松好待严霜降,试玉宜将烈火烧”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阐述人应当经历考验,方能显现本质。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具力度,呼应了主题的深刻性。最后一句“青女祝融如不党,愿分金石与山苗”不仅展现了对公正分配的渴望,也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整体风格清新,富有意蕴,展现了王禹偁的高尚情操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贤人虽学心无闷: 指即使贤者学习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 君子须知道自消: 君子应明白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 德似仲尼悲凤鸟: 德行如孔子的忧虑,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悲伤。
- 圣如姬旦赋鸱鴞: 智慧如周公的诗赋,表达对未来的深思。
- 看松好待严霜降: 松树的美好需要严寒的考验。
- 试玉宜将烈火烧: 只有通过烈火的考验,才能判断玉的真伪。
- 青女祝融如不党: 期待公平公正,青女与火神不偏袒。
- 愿分金石与山苗: 希望能公平分配财富和资源。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松”、“玉”比喻人和事物的品质。
- 对仗: 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 使用自然界的象征来传达情感和理念。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贤人和君子的自我修养、社会责任,强调经历考验后才能显现真正的本质,倡导公正与公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 代表坚韧不拔与高洁。
- 玉: 象征珍贵与纯洁。
- 霜: 代表考验与磨难。
- 火: 代表试炼与蜕变。
每种意象都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不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贤人是指谁?
- A. 孔子
- B. 周公
- C. 老子
- D. 墨子
- 填空题: 诗中“试玉宜将__烧”中的空格应填什么?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青女祝融”是指水神。(对/错)
答案:
- A. 孔子
- 烈火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放言》与李白的《静夜思》都反映出对内心深处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社会责任与人生态度,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禹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