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风吹月上,松杪暗泉鸣。
镫影凝寒重,秋声入户轻。
倚栏人万里,对酒夜三更。
隐隐西峰路,曾经此送行。
白话文翻译
江风吹起明月,松枝间隐约传来泉水的鸣响。
灯光在寒冷的夜里凝重,秋天的声音轻轻地飘入室内。
倚靠栏杆的人在万里之外,夜深人静时独自对酒。
隐约可见西边峰峦的道路,曾经在这里送别过朋友。
注释
- 江风:指江边的风,通常在夜晚带来凉意。
- 松杪:松树的最上面部分,代表高耸入云的松树。
- 暗泉鸣:泉水在夜间发出的轻微声响,暗示幽静的环境。
- 镫影:灯光的影子,镫是古代的油灯。
- 秋声:秋天夜晚的声音,象征着凋零与孤寂。
- 倚栏人万里:指一个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心中思念万里之外的人。
- 隐隐西峰路:指模糊的西边山路,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确的典故引用,但“送行”常常在古诗中象征离别与思念,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艺,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且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月色和自然的声音,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即景怀华五贻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开头的“江风吹月上”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江风与明月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接着,松树间传来的泉水声,像是大自然的低语,更加强化了环境的幽静。
“倚栏人万里”一句,转而将视角拉回到诗人自身,他在深夜独自对酒,显得更加孤独。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反映了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最后一句“曾经此送行”,则是对过往友谊的追忆,暗示了离别的伤感与思念之情。
整首诗在意境上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思索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风吹月上:描绘出江边的月光与风的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
- 松杪暗泉鸣:通过松树与泉水的声音,强调了环境的幽深与寂静。
- 镫影凝寒重:描写灯光在寒冷中显得沉重,暗示了夜的孤寂。
- 秋声入户轻:秋天的声音轻轻飘入,进一步强化了季节的孤独感。
- 倚栏人万里:诗人站在栏杆旁,思念远方的人,表现了思乡之情。
- 对酒夜三更:夜深人静时,诗人独自饮酒,显示出一种孤独。
- 隐隐西峰路:模糊的西峰路,象征着过去的记忆和离别。
- 曾经此送行:回忆曾经在此送别的情景,增添了离别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代入感。
- 拟人:泉水的鸣响被描绘得如同低语,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江风吹月上,松杪暗泉鸣”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离别展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风:象征自由与流动。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久。
- 灯光:象征温暖与孤独。
- 秋声:象征时光流逝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倚栏人万里”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友人
- C. 远方的旅人
-
“镫影凝寒重”中“镫”指什么?
- A. 桌子
- B. 灯
- C. 窗户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思念与离别
- C. 战争的悲哀
答案
- A. 诗人
- B. 灯
- B. 思念与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写离别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意象上也有自然景象的融合。
- 《送灵澈上人》:通过山水意象表现离别的伤感,风格上与《即景怀华五贻堂》相似,但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陆艺诗文集》
以上内容旨在全面解读陆艺的《即景怀华五贻堂》,为读者提供深入的分析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