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县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6:19:18

岸树低欹一雪馀,枝头半叶已全无。

油窗过尽千梢影,浓处还浓枯处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树低欹一雪馀,
枝头半叶已全无。
油窗过尽千梢影,
浓处还浓枯处枯。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树木低垂着,残雪还在树上,
树枝上只剩下半片叶子,全都没有了。
窗子外经过的千条树影,
浓密的地方依旧浓密,枯萎的地方则显得更加枯萎。

注释:

  • 低欹:低垂、倾斜的样子。
  • 一雪馀:指残余的雪,暗示冬季的气息。
  • 枝头半叶已全无:树枝上仅剩一片叶子,反映出秋冬季节的萧条。
  • 油窗:油漆过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象。
  • 千梢影:无数树梢投射的影子。
  • 浓处还浓,枯处枯:描绘了景色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秋冬时节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籍,晚号醉吟先生,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郊外游览时的即兴之作,描写了冬季即将结束,春天尚未到来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树木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生命的无常。

诗歌鉴赏:

《衔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县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冬季的寒冷和树木的凋零生动地呈现出来。诗的开头“岸树低欹一雪馀”,用低垂的树木和残雪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萧瑟的冬日氛围。接下来“枝头半叶已全无”,更是强化了冬季树木的光秃和生命的脆弱,给人一种孤独感。

“油窗过尽千梢影”,描绘了通过窗户所见的千条树影,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最后一句“浓处还浓,枯处枯”则是对比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展示了生命的两极,浓郁与枯萎之间的对照,使人对季节的变迁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与对比,传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时光流逝及生命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树低欹一雪馀:描写岸边的树木因积雪而低垂,体现出冬季的寒冷和宁静。
  2. 枝头半叶已全无:树枝上仅剩的半片叶子,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无常。
  3. 油窗过尽千梢影:窗外的树影交错,展现出动静结合的美感,暗示着生命的流动。
  4. 浓处还浓,枯处枯:生与死、繁茂与凋零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的法则与生命的循环。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浓处还浓,枯处枯”体现出生命的对立面。
  • 意象:树木、影子、雪等意象交织,形成生动的自然画面。
  • 拟人:树木倾斜、低垂,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季景色的描绘,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变化,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木:象征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 :代表寒冷、孤独与静谧。
  • 影子: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浓处还浓,枯处枯”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A. 自然的繁茂与凋零
    • B. 生命的生长与消亡
    • C. 时间的流逝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油窗”有什么用意?

    • A. 保护窗户
    • B. 表现窗外的自然景象
    • C. 代表富裕
    • D. 突出诗人的生活环境

答案:

  1. D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描绘自然与哲理的结合。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自然与生命的变化,但杨万里的风格更为细腻清新,而杜甫则常常蕴含深厚的社会关怀与历史感。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