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子一名地蚕》
时间: 2025-01-19 21:54: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甘露子,甘露子, 唤作地蚕亦良似。 不食柘叶不食桑, 何须走入地底藏。 不能作茧不上簇, 如何也蒙赐汤沐。 呼我果,谓之果, 呼我蔌,谓之蔌。 唐林晁错莫逢它, 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
白话文翻译
甘露子,甘露子,称作地蚕也不错。它不吃柘树叶,也不吃桑叶,何必藏身于地下呢?不能织茧,不上簇,又如何能享受那精美的汤沐?叫我果,便是果,叫我蔬,便是蔬。唐代的林晁错又未曾遇见过它,高阳的酒徒也只是啃着它,却不摇动牙齿。
注释
- 甘露子:一种植物,学名为“甘露子”,在古代常被用作食物。
- 地蚕:指一种生活在地下的虫子,实际上是对甘露子的形象比喻。
- 柘叶、桑:柘树和桑树的叶子,通常是蚕的食物。
- 作茧:蚕在成熟时会用丝线织成茧。
- 汤沐:指一种美味的汤。
- 唐林晁错:可能指的是唐代的林晁错,一个文学人物。
- 高阳酒徒:指高阳的酒徒,可能是对某种社会风气的讽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籍,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以清新、自然、质朴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在诗中以甘露子为主题,借此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甘露子一名地蚕》是一首极具趣味的诗,诗中通过对甘露子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诗的开头以“甘露子,甘露子”反复吟唱,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吸引读者的视线。接着,他指出了甘露子的非凡之处,这种植物不依赖于传统的蚕食物,而是独立于地下生长,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存方式。
诗人在描述甘露子的同时,隐含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思。甘露子不作茧、不藏身,这种自由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束缚的拒绝和对自然本真的向往。后面的“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蔬,谓之蔬”则用简单的对仗,强调了甘露子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整首诗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甘露子,甘露子:开头的重复,显示了诗人对甘露子的喜爱与关注。
- 唤作地蚕亦良似:称甘露子为“地蚕”,表现它的特性,与传统的蚕形成对比。
- 不食柘叶不食桑:指出甘露子不以传统蚕的食物为生,展现其独立性。
- 何须走入地底藏:质疑甘露子为何要隐藏于地下,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
- 不能作茧不上簇:强调甘露子无法像蚕那样织茧,暗示其生存状态的独特。
- 如何也蒙赐汤沐:质疑甘露子如何能享受美食,表明一种自嘲的幽默感。
- 呼我果,谓之果:反复的呼唤,强调甘露子的多重身份。
- 呼我蔌,谓之蔌:同样的格式,显示出对甘露子的多样性。
- 唐林晁错莫逢它:提到历史人物,暗示甘露子的独特与难得。
- 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用酒徒的形象,表现出对甘露子的品味,隐含一种讽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甘露子比作地蚕,生动形象。
- 对仗:如“呼我果,谓之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反复的方式强调主题,增强记忆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甘露子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独立性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思。这种独特的视角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此类现象时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甘露子:象征自然的独立和自由。
- 地蚕:借喻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暗示社会变迁。
- 汤沐:代表美好生活的象征,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甘露子被称作哪种虫子?
- A. 地蚕
- B. 蚕
- C. 蜜蜂
- D. 蚂蚁
-
甘露子不食哪种叶子?
- A. 桃叶
- B. 柘叶
- C. 梨叶
- D. 橙叶
-
诗中提到的“高阳酒徒”是指什么?
- A. 酒徒
- B. 诗人
- C. 农夫
- D. 学者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甘露子一名地蚕》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通过自然描写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杨万里通过甘露子表现自由与独立,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枯荣传达生命的无常与感伤,二者在主题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