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书事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一字看成两,霜须摘转多。
既无书册分,奈此日长何?
荔子红初皱,春醅碧欲波。
醉来愁自去,不去亦从他。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夏天的日子里,我写字的时光似乎变得漫长,字字句句看上去都变得模糊。没有书本可以分开时间,面对这漫长的白昼,我该如何是好?荔枝刚刚开始变红,春天的酒液在阳光下泛起波光。即使我喝醉了,忧愁也会随之消散,若是不醉,忧愁依然如故。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须:指白色的胡须,形容年长的男性。
- 荔子:荔枝,夏季的水果。
- 春醅:指春天酿造的酒,醅是酒糟的意思。
- 自去/从他:表示无论如何,忧愁都会离去或不去。
典故解析:
- 荔子红初皱:荔枝在盛夏时节成熟,红色的果实象征着夏日的丰收与美好,寓意生活的喜悦。
- 春醅碧欲波:春酒清澈如波,象征着青春的活力和畅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退之,浙江乌镇人,南宋著名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常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夏季,诗人通过写作表达了对夏日的感受,以及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联系。在漫长的日子里,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展现了诗人对夏日的感悟与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字”与“霜须”对比,描绘了诗人在书写时的沉浸与迷惘,反映出一种对时间的无奈感,似乎在说尽管在写作,却感到时间漫长而难以分割。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夏日丰收的描写,荔枝的初熟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生活的美好。最后两句“醉来愁自去,不去亦从他”,则表现了一种洒脱的态度,仿佛无论是醉与不醉,愁绪都会随生活而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字看成两:写作时字句之间的模糊感,反映出诗人心绪的复杂。
- 霜须摘转多:年长的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愁苦与日俱增。
- 既无书册分:缺乏书本的分隔,时间显得漫长无趣。
- 奈此日长何:对漫长日子的感慨,带有无奈与无聊。
- 荔子红初皱:描绘荔枝的成熟,象征夏日的丰收。
- 春醅碧欲波:春酒的清澈,体现生活的生机与活力。
- 醉来愁自去:表达了随酒而去的忧愁,体现了放松的态度。
- 不去亦从他:即使不醉,忧愁也会随生活而去,表现了对生活的洒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荔子红初皱,春醅碧欲波”,通过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诗人的情绪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洒脱态度。诗人用自然景物映衬内心情感,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须:象征年长与经历,暗示时间的流逝。
- 荔子:代表夏季的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 春醅: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青春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荔子”指的是什么水果?
- A. 桃子
- B. 荔枝
- C. 苹果
- D. 梨子
-
“醉来愁自去”的意思是?
- A. 酒后忧愁会消失
- B. 不醉也会烦恼
- C. 忧愁不会消失
- D. 酒是烦恼的根源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 A. 描写自然景物
- B. 叙述个人经历
- C. 讲述历史故事
- D. 讨论哲学问题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生活的诗句。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酒与生活的畅快心情。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夏日书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上都注重自然的描写,但前者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感受,而后者则强调孤独与宁静的氛围。两者通过不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