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仲良春晚即事》

时间: 2025-01-19 22:45:02

几许春缯好,谁令绿遽深。

风光曾著眼,时序只惊心。

永日便月寝,怀怯若吟羁。

春归犹作客,晴少更多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许春缯好,谁令绿遽深。
风光曾著眼,时序只惊心。
永日便月寝,怀怯若吟羁。
春归犹作客,晴少更多阴。

白话文翻译:

这春天的美景有多少呢?是谁让绿意变得如此浓郁?
那曾经引人注目的风光,如今只让我心中惊惧。
白天漫长得像夜晚一样让人疲倦,心中忧虑如同被囚禁的吟者。
春天归来却依旧像个客人,晴天少而阴天多。

注释:

  • 春缯:春天的美好景象。
  • 绿遽深:绿意迅速而深厚。
  • 风光:风景,指自然景色。
  • 时序:时节的变换。
  • 永日:漫长的日子。
  • 月寝:指夜晚的休息,或比喻白天过得像夜晚一样沉闷。
  • 怀怯:内心不安,心存恐惧。
  • 吟羁:吟唱被囚禁的状态。
  • 春归犹作客:春天的回归依旧像个外来者。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春归犹作客”可与古代诗人对春天的描写相呼应,表达了春天的短暂与无常,类似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春季的晚间所作,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忧虑交织,反映了他内心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和仲良春晚即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复杂感受。诗中“几许春缯好,谁令绿遽深”一开头便设问,表达了对春景的赞美与疑惑,似乎在追问春天的美好为何如此短暂。接下来“风光曾著眼,时序只惊心”则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风光的美丽在时序变迁下,令人感到惊慌与无奈。此时,春天的回归并未带来真正的安宁,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如同“吟羁”的压抑。

全诗构造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同时也在感叹人生的无常。诗中的“晴少更多阴”更是将春天的短暂和阴郁的情绪结合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作的深沉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许春缯好:春天的美好景色有多少呢?

    • 设问句,表达对春天的美景的感慨。
  2. 谁令绿遽深:是谁让这春天的绿色如此浓厚?

    • 反问,展现对自然变化的疑惑。
  3. 风光曾著眼:曾经的风光让我驻足欣赏。

    • 叙述过去的美好,引出感伤。
  4. 时序只惊心:时光的流逝让我心中恐惧。

    • 时间的流逝带来不安。
  5. 永日便月寝:白天漫长得如同夜晚的沉闷。

    • 形容日子的无聊与压抑。
  6. 怀怯若吟羁:内心的不安如同被囚禁的吟者。

    • 比喻心灵的羁绊。
  7. 春归犹作客:春天的到来依然像个外来者。

    • 表达春天的短暂与疏离。
  8. 晴少更多阴:晴天少,阴天却多。

    • 反映生活中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归犹作客”比作客人,突显春天的短暂。
  • 设问:开头的设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强情感的参与感。
  • 对比:晴天与阴天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感叹,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缯: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绿:生命与生机的象征。
  • 风光:自然美的代表,寄托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忧愁与无常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和仲良春晚即事》的作者是谁?

    • A. 陶渊明
    • B. 杨万里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春归犹作客”是想表达什么?

    • A. 春天是个外来者
    • B. 春天是个常住者
    • C. 春天的到来让人快乐
  3. 诗中“晴少更多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失落
    • C. 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描写表达一种宁静的心境。两者在对自然的描绘上风格迥异,前者更显忧伤,后者则显得淡雅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