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
时间: 2025-01-17 08:42: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我是朱陈旧使君,朱陈村,在徐州萧县。
劝耕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
县吏催钱夜打门。
白话文翻译:
这幅朱陈村的嫁娶图是何年由顾陆丹青所绘?
听说这个村子只有两姓,不会因金钱而买卖门户。
我曾是朱陈村的老使君,朱陈村位于徐州的萧县。
劝说农民耕作时曾经去过杏花村。
而如今的风景,真是无法用画来描绘,
县里的官吏夜里催着要钱来敲我的门。
注释:
- 顾陆丹青:顾陆是画家的名字,丹青指绘画,强调画技高超。
- 朱陈村:诗中提到的村庄,暗示着它的特定历史与人文背景。
- 两姓:指村庄中只有朱和陈两姓,体现了村庄的封闭与纯粹。
- 门户:指家族或家族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的等级与门第观念。
- 杏花村:可能指代富饶的地方,象征生机盎然的田园生活。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的“朱陈村”与“杏花村”包含了对家族和乡村的描绘,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农村家庭的重视。朱和陈姓的村庄象征着一种简约而纯粹的生活方式,与繁华的城市生活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多为豪放、清新,兼具哲理与情感,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流亡生活的时期,表达了对故乡朴素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苦涩感慨。
诗歌鉴赏: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是苏轼在生活困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反思之作。诗中通过对一幅画作的引入,展开了对朱陈村的回忆,展现了简单而美好的乡村生活。开篇提问“何年顾陆丹青手”,表现了对时光的追溯与对艺术的敬仰;通过“闻道一村惟两姓”,描绘出村庄的宁静与单纯,反映出一种人际关系的亲密和质朴。
而后“我是朱陈旧使君”一句,带着浓厚的自我意识与乡愁情怀,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自豪。最后的“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则是一种无奈的现实反映,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压力的感慨,突显出时代变迁带来的困扰与无奈。整首诗构成了对故乡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年顾陆丹青手:询问这幅画作的创作年代,表达对艺术家的敬意。
- 画作朱陈嫁娶图:画的内容是关于朱陈村的婚嫁情景,暗示社交与生活。
- 闻道一村惟两姓:村庄中只有朱和陈两个姓,体现社会的封闭性。
- 不将门户买崔卢:强调不以金钱来买卖家族关系。
- 我是朱陈旧使君:诗人自我介绍,强调与村庄的联系。
- 朱陈村,在徐州萧县:具体地点,增强乡土情感。
- 劝耕曾入杏花村:回忆曾鼓励农民耕作,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
- 而今风物那堪画:如今的风景无法用画表现,表现对现实的无奈。
- 县吏催钱夜打门:官吏的催款反映了生活的压力与困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县吏催钱”赋予官吏人性,突出生活的困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压力的无奈与无力感,情感真挚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陈村:象征着纯朴的乡村生活。
- 杏花村:代表着丰收与生机,象征着美好的田园生活。
- 县吏:反映社会的官僚体系,代表着现实的压迫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村庄有两个姓,分别是? A. 朱和李
B. 朱和陈
C. 陈和张
D. 李和王 -
“而今风物那堪画”中的“风物”主要指的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人间百态
C. 乡村生活
D. 生活压力 -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幽默
B. 怀旧与无奈
C. 忧国忧民
D. 赞美自然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现实的困扰,苏轼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杜甫则带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感,展示了不同的生活困境与应对方式。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