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时间: 2025-01-19 21:50:08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

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
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径环绕着翠绿的山,曲折延伸如同一条蛇。忽然听到溪水急促的声响,大家争着去看洞口的景象。光滑的石阶攀登着秋天的藤蔓,飞架的桥面踏着古老的木桩。三扇门迎着北风吹来,一个洞口向西斜着。惆怅地叹息烟云消逝,追忆着那遥远的岁月。唐代的人当年并未到过这里,古老的习俗在此地依然存在。洞内温暖没有风雪,山深处生活着许多野鹿和野猪。相聚时衣衫尽是草,围坐时发髻应该是高高盘起。灶台突出的黑岩边,酒樽和酒杯就摆在石洼上。洪荒时代没有记录,我的想象停留在创世的神话中。这样的事情如今又何在?遗留下的痕迹让我独自感慨。山中的老翁劝我留下几句诗,我勉强写下了这几行文字。

注释

  • :小路。
  • 萦纡:弯弯曲曲,形容道路的曲折。
  • :石阶。
  • :门。
  • :发髻,古代女性的发型。
  • 樽罍:酒器。
  • 羲娲:指女娲,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典故解析

  • 羲娲: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传说中她用黄土造人,并修补了天空。
  • 唐人:指唐代诗人,苏轼在这里提到唐代诗人未曾到访,暗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均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豪放飘逸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游览三游洞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游三游洞》是苏轼在游览三游洞时写的诗,诗中描绘了洞外的自然景色和洞内的温暖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开篇提到的小径如蛇曲折延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致。而在对洞口的描写中,诗人将惊讶与好奇融入其中,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惊叹。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洞内的温暖环境,突出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后半部分对唐人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折射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交流,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描绘小路环绕青山,曲折如蛇,表现自然的灵动。
  •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溪水急促的声音引起注意,表现诗人的好奇心。
  •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描写攀登石阶和踏上飞架的桥,生动展现了洞外的景致。
  •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洞口的三扇门迎着北风,形态各异,展现山洞的神秘。
  • 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叹息时光流逝,追忆过往,情感深邃。
  •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提及唐代诗人未到这里,古老的习俗依旧存在,感慨历史的延续。
  • 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洞内温暖,山中生机盎然,描绘出自然的富饶。
  •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描绘相聚的情景,生动且富有生活气息。
  •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描写饮酒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
  •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感慨历史的无常,想象远古的神话,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
  •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感叹如今已无这样的事,遗留的痕迹让人叹息。
  •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山中的老翁劝他留下诗句,诗人勉强写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径比作蛇,生动形象。
  • 对仗:如“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对历史、时间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象征着隐秘与宁静。
  • 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 鹿豭: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唐人”指的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元代
  2. 填空题:诗的开头描绘小路的形态是“__去似蛇”。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洞内是温暖的,没有风雪。(对/错)

答案

  1. B. 唐代
  2. “萦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表达。
  • 王维的《山居秋暝》:强调宁静与隐逸,与苏轼的自然描写相呼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下一句是什么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上一句是什么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下一句是什么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上一句是什么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下一句是什么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上一句是什么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下一句是什么

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上一句是什么

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下一句是什么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上一句是什么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下一句是什么

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上一句是什么

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下一句是什么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上一句是什么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下一句是什么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上一句是什么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下一句是什么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上一句是什么

一径绕山翠,下一句是什么

萦纡去似蛇。上一句是什么

萦纡去似蛇。下一句是什么

忽惊溪水急,上一句是什么

忽惊溪水急,下一句是什么

争看洞门呀。上一句是什么

争看洞门呀。下一句是什么

滑磴攀秋蔓,上一句是什么

滑磴攀秋蔓,下一句是什么

飞桥踏古槎。上一句是什么

飞桥踏古槎。下一句是什么

三扉迎北吹,上一句是什么

三扉迎北吹,下一句是什么

一穴向西斜。上一句是什么

一穴向西斜。下一句是什么

叹息烟云去,上一句是什么

叹息烟云去,下一句是什么

追思岁月遐。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