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游
袁克文 〔清代〕
冰庭铺水,珠帘泻露,灯火隔飞寒。
篆气嘘云,研思吸月,偎梦近阑干。
更声叠宵来宵去,春又一回残。
榻暖鸳痕,帐沈莺语,合眼看江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冰冷的庭院上铺满了水,珠帘洒下露珠,灯火仿佛隔着飞舞的寒气。篆刻的香气轻轻驱散云雾,研磨思绪吸引明月,依偎在窗边近乎阑干。更有声音在夜晚交替着来去,春天又一次渐渐过去。温暖的床上留下鸳鸯的痕迹,帐子里沉浸着黄莺的低语,合上双眼看那江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冰庭:冰冷的庭院。
- 珠帘:珠帘指用珠子做的帘子,常用于形容美丽的景象。
- 篆气:篆刻的香气。
- 偎梦:依偎着梦。
- 榻暖:床上温暖的感觉。
- 鸳痕:鸳鸯的痕迹,象征爱情。
- 帐沈:帐子沉浸,表示空间安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鸳痕”和“莺语”都与爱情和春天的意象有关,象征着人生的美好与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长期生活在江南,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少年游》是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写成,诗人通过描绘寒冷的环境和温暖的记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少年游》是一首极具艺术表现力的词作,诗人在描绘寒冷夜晚的同时,融入了对温暖情感的追忆。开篇用“冰庭铺水,珠帘泻露”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水面映照出珠帘的露珠,灯火微弱而遥远,给人一种孤独而又清晰的感受。接下来的“篆气嘘云,研思吸月”,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似乎在冥想中吸取月色的清辉,表现出一种诗意的哲思。随着“更声叠宵来宵去,春又一回残”的描写,诗人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无情,令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常。最后以“榻暖鸳痕,帐沈莺语”收尾,描绘出温暖的床榻和低语的黄莺,仿佛在诉说着温情与爱恋,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的希望。整首诗在悲凉中透出温暖,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的感怀,情感丰富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庭铺水: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庭院,地面上铺满了水,象征着冬天的寒冷。
- 珠帘泻露:珠帘上滴落的露水,增添了清冷的气氛与美感。
- 灯火隔飞寒:灯火照亮了空间,却又隔着寒冷,营造出孤寂的感觉。
- 篆气嘘云:篆刻散发的香气驱散了朦胧的云雾,象征着思想的清晰与灵感的涌现。
- 研思吸月:在思考中吸引月光,表现了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偎梦近阑干:依偎在窗边,近乎栏杆,表现了对温暖梦境的渴望。
- 更声叠宵来宵去:夜晚的声音交替,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春又一回残:春天又一次过去,暗含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 榻暖鸳痕:温暖的床上留下鸳鸯的痕迹,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 帐沈莺语:帐子里充满黄莺的低语,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合眼看江山:闭上眼睛,想象着美好的江山,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帘泻露”,将珠帘比喻为美丽的景象。
- 拟人:如“莺语”,赋予黄莺以说话的能力,增加了情感的色彩。
- 对仗:如“榻暖鸳痕,帐沈莺语”,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过去甜美回忆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庭:象征孤独、寒冷的环境。
- 珠帘:美丽而清新的景象,象征梦幻与希望。
- 鸳痕:象征爱情的温暖与甜蜜。
- 莺语:象征生活的轻快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少年游》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袁克文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榻暖鸳痕”主要表达什么?
A. 寒冷的环境
B. 爱情的温暖
C. 思乡的情感
D. 对未来的期待 -
诗中“篆气嘘云”主要意思是:
A. 香气驱散云雾
B. 思想混乱
C. 云雾缭绕
D. 夜空明亮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李清照
- 《声声慢》李清照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袁克文的《少年游》,两者都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李清照的词更显柔情,而袁克文的诗则在清冷中透出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袁克文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 《诗词中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