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芝(并叙)》
时间: 2025-01-01 18:47: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芝(并叙)》
作者:苏轼
元丰三年五月十一日癸酉,夜梦游何人家,
开堂西门有小园古井,井上皆苍石,
石上生紫藤如龙蛇,枝叶如赤箭。
主人言,此石芝也。余率尔折食一枝,
众皆惊笑,其味如鸡苏而甘,
明日作此诗。
空堂明月清且新,幽人睡息来初匀。
了然非梦亦非觉,有人夜呼祁孔宾。
披衣相従到何许,朱栏碧井开琼户。
忽惊石上堆龙蛇,玉芝紫笋生无数。
锵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鸡苏。
主人相顾一抚掌,满堂坐客皆卢胡。
亦知洞府嘲轻脱,终胜嵇康羡王烈。
神山一合五百年,风吹石髓坚如铁。
白话文翻译
在元丰三年五月十一日的癸酉日,我夜梦游访一个人家。
在他们家西门外的小园中,有一口古老的井,井上都是苍翠的石头。
石头上生长着紫藤,像龙蛇一样,藤条的枝叶像赤色箭矢。
主人说,这就是石芝。我随意折了一枝来吃,
众人都惊笑,味道像鸡苏一样甘美。
第二天我便写下这首诗。
空旷的堂屋里,明月清亮而新鲜,幽静的人刚刚安睡。
恍惚间我分不清是梦还是醒,有人夜里叫着祁孔宾(孔子弟子)。
我披衣跟随他走到哪里,朱栏和碧井打开了琼门。
突然惊见石上堆积着龙蛇,玉芝和紫笋生长无数。
清脆的声音中敲折青珊瑚,味道如同蜜藕和鸡苏。
主人相视而笑,满堂的客人都是卢元和胡公。
我也知道洞府轻松嘲讽,终究比不上嵇康与王烈的逍遥。
神山一合五百年,风吹石髓坚硬如铁。
注释
- 石芝:一种被称为“石芝”的植物,传说中具有仙灵的性质。
- 鸡苏:一种草本植物,味道鲜美。
- 祁孔宾:祁同伟,字孔宾,意为孔子的弟子。
- 朱栏碧井:象征着清雅的环境。
- 嵇康、王烈:嵇康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以清高闻名;王烈是王羲之的弟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涉及诗、文、词等多个方面,风格豪放,情感细腻,常以个人经历与自然景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
《石芝》创作于元丰三年,反映了苏轼在友人家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一种奇特的植物“石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
诗歌鉴赏
《石芝》是一首融合了梦境与现实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中,作者通过梦境的描绘,将人们带入一个如幻如真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氛围。开头几句写梦游的情景,描绘出一个古老的小园,井上苍石与生长的紫藤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也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石芝”的奇特与美味,仿佛让人置身于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所。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嵇康与王烈,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逍遥自在的追求。此外,最后一句“风吹石髓坚如铁”则表达了对永恒与不变的思考,揭示了自然的力量与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在形式上具有严谨的结构和流畅的节奏,而在内容上则体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使其成为了宋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丰三年五月十一日癸酉,夜梦游何人家:交代时间和梦境的起始。
- 开堂西门有小园古井,井上皆苍石:描绘梦中的景象,井与苍石的结合。
- 石上生紫藤如龙蛇,枝叶如赤箭:使用生动的比喻,展示植物的奇特形态。
- 主人言,此石芝也:引入对话,突显“石芝”的特殊性。
- 余率尔折食一枝,众皆惊笑:表现作者的随意与幽默。
- 其味如鸡苏而甘:通过味道的描写,增添感官体验。
- 明日作此诗:暗示灵感来自梦境。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紫藤如龙蛇”,形象生动,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苏轼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芝:象征着神秘和仙灵,代表着自然的奇迹。
- 龙蛇:暗示生命的活力和变化。
- 明月:象征清净和超脱,反映作者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芝》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石芝”的味道与哪种植物相似?
- A. 苦瓜
- B. 鸡苏
- C. 竹笋
- D. 芹菜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嵇康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 A. 清高
- B. 贪婪
- C. 暴躁
- D. 冲动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苏轼的《石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李白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考,而苏轼则将梦境与现实结合,体现了对自然奇观的探索。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