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

时间: 2025-01-19 18:05:03

草堂新筑傍苔矶,城郭风尘到此稀。

背闪夕阳双鸟没,屐黏晴雪一僧归。

石桥水色虚摇槛,板屋梅花乱扑扉。

今日似游人境外,与君相对欲忘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友 陈一策 〔清代〕

草堂新筑傍苔矶,城郭风尘到此稀。 背闪夕阳双鸟没,屐黏晴雪一僧归。 石桥水色虚摇槛,板屋梅花乱扑扉。 今日似游人境外,与君相对欲忘机。

白话文翻译

在长满青苔的石矶旁,新建了一座草堂,城市中的尘嚣在这里变得稀少。 夕阳下,两只鸟儿背对着光芒消失在天际,一位僧人穿着沾满晴天雪花的木屐归来。 石桥下的水色仿佛在虚幻地摇动着栏杆,板屋旁的梅花纷纷扑打着门扉。 今天仿佛置身于人境之外,与友人相对而坐,几乎忘记了世俗的纷扰。

注释

  • 草堂:指简朴的居所。
  • 苔矶:长满青苔的石矶。
  • 城郭风尘:指城市中的喧嚣和尘土。
  • 屐黏晴雪:木屐上沾满了晴天的雪花。
  • 虚摇槛:形容水波轻轻摇动栏杆的景象。
  • 板屋:用木板搭建的简陋房屋。
  • 乱扑扉:梅花纷纷扑打在门扉上。
  • 忘机:忘记世俗的纷扰,达到心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一策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偏好自然与宁静的生活,诗风清新淡雅,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访问友人时所见到的宁静景致,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草堂新筑傍苔矶”一句,即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背闪夕阳双鸟没,屐黏晴雪一僧归”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宁静氛围。最后两句“今日似游人境外,与君相对欲忘机”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堂新筑傍苔矶”:描绘了草堂的位置和环境,苔矶象征着自然的静谧。
  2. “城郭风尘到此稀”:对比城市与自然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
  3. “背闪夕阳双鸟没”:通过夕阳和鸟儿的消失,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4. “屐黏晴雪一僧归”:通过僧人的归来,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宁静和超脱。
  5. “石桥水色虚摇槛”:通过水色的虚幻摇动,增添了诗中的梦幻感。
  6. “板屋梅花乱扑扉”:通过梅花的扑打,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感。
  7. “今日似游人境外”: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
  8. “与君相对欲忘机”: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城市与自然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宁静。
  • 拟人:如“梅花乱扑扉”,赋予梅花以人的动作,增添了生动感。
  • 象征:如“苔矶”象征自然的静谧,“夕阳双鸟没”象征宁静和超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堂:象征简朴的生活。
  • 苔矶:象征自然的静谧。
  • 夕阳双鸟没:象征宁静和超脱。
  • 屐黏晴雪:象征自然的纯净。
  • 石桥水色:象征梦幻和宁静。
  • 板屋梅花:象征生机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堂新筑傍苔矶”一句,苔矶象征着什么? A. 城市的喧嚣 B. 自然的静谧 C. 世俗的纷扰 D. 生活的简朴

  2. 诗中“背闪夕阳双鸟没”一句,通过什么手法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A. 对比 B. 拟人 C. 象征 D. 排比

  3. 诗中“与君相对欲忘机”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友人的喜爱 C. 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D. 对生活的简朴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陈一策的《访友》: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山水的美,而陈一策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清代诗选》:收录了陈一策的《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