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三月十五日》

时间: 2025-01-19 16:02:59

茫茫月色如溪沙,万里不有纤云遮。

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

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

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羲。

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

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

人间有人司重轻,安得知汝有时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茫茫月色如溪沙,万里不有纤云遮。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羲。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人间有人司重轻,安得知汝有时明?

白话文翻译:

月光茫茫如同溪边的沙,万里长空没有一丝云彩遮挡。今年的寒气异常强烈,春天来临之际,大雪纷飞如同手掌大小,伴随着惊雷。临川城中的三月,雨水连绵,城东的大丘陵变成了水渚。天地间一片昏暗,没有一丝光明,常常担心蛰伏的生物和羲和(太阳神)会因此死去。这时人们说月亮沉入了水中,一旦陷入蛙的肠中就无法再出现。谁知道今夜的月光如此圆满,照亮了万物,没有任何遗漏。人间有权力掌握轻重的人,怎能知道你(月亮)有时也会明亮?

注释:

  •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溪沙:溪边的沙子,形容月光如沙。
  • 纤云:细小的云。
  • 争春来:指寒气在春天来临之际依然强烈。
  • 临川:地名,今江西省抚州市。
  • 汩为渚:变成水渚,指土地被水淹没。
  • 惨惨:昏暗无光的样子。
  • 蛰死:指冬眠的生物因环境恶劣而死亡。
  • 和与羲:和,指和风;羲,指羲和,太阳神。
  • 溺入蛙肠:比喻月亮被遮蔽,无法看见。
  • 照彻:照亮。
  • 无遗偏:没有任何遗漏或偏差。
  • 司重轻:掌握重要与次要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创作于辛亥年(1071年)的三月十五日,正值春天,但天气异常寒冷,大雪纷飞,与通常的春天气候形成鲜明对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隐喻。通过描绘异常的天气和月亮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色为引子,通过对比异常的春寒和月光的圆满,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异变化和作者的深沉感慨。诗中“茫茫月色如溪沙”一句,以溪沙比喻月色,形象生动,而“万里不有纤云遮”则强调了月光的纯净和广阔。后文通过“雪大如掌随惊雷”等句,描绘了春寒的异常,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结尾的“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则突出了月光的圆满和普照,与前文的昏暗形成对比,寓意着希望和光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茫茫月色如溪沙:以溪沙比喻月色,形容月光明亮而广阔。
  2. 万里不有纤云遮:强调月光的纯净,没有云彩遮挡。
  3. 今年寒气争春来:指出春寒异常,与通常的春天气候不同。
  4. 雪大如掌随惊雷:形容雪大且伴随着惊雷,形成强烈的自然现象。
  5. 临川城中三月雨:指出临川城中的三月雨水连绵。
  6. 城东大丘汩为渚:描绘土地被水淹没的景象。
  7. 天地惨惨无开时:形容天地间一片昏暗,没有光明。
  8. 常恐蛰死和与羲: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担忧,担心生物和太阳神因此受影响。
  9. 此时谓月水中没:比喻月亮被遮蔽,无法看见。
  10. 溺入蛙肠那复出:进一步比喻月亮被遮蔽,无法再现。
  11. 岂知今夜月光圆:转折,指出今夜月光圆满。
  12. 照彻万物无遗偏:强调月光的普照,没有任何遗漏。
  13. 人间有人司重轻:指出人间有权力掌握轻重的人。
  14. 安得知汝有时明?:反问,表达对月亮有时明亮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茫茫月色如溪沙”,“雪大如掌”等,通过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比:通过春寒与月光的对比,突出自然现象的奇异。
  • 拟人:如“常恐蛰死和与羲”,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异常的春寒和月光的圆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社会现实的隐喻。诗中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寓意着希望和光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权力的质疑。

意象分析:

  • 月色:象征光明和希望。
  • 春寒:象征异常和挑战。
  • 雪:象征纯洁和力量。
  • 雨水:象征变化和流动。
  • 月光圆:象征圆满和普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茫茫月色如溪沙”一句,用什么来比喻月色? A. 溪沙 B. 云彩 C. 雪花 D. 水波

  2. 诗中提到的“雪大如掌随惊雷”形容了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凉爽

  3. 诗中“岂知今夜月光圆”一句,表达了什么? A. 月亮的缺失 B. 月亮的圆满 C. 月亮的昏暗 D. 月亮的移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月亮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中的月亮,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曾巩的诗作有帮助。

相关诗句

茫茫月色如溪沙,万里不有纤云遮。下一句是什么

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上一句是什么

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下一句是什么

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上一句是什么

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下一句是什么

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羲。上一句是什么

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羲。下一句是什么

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上一句是什么

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下一句是什么

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上一句是什么

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下一句是什么

人间有人司重轻,安得知汝有时明?上一句是什么

茫茫月色如溪沙,下一句是什么

万里不有纤云遮。上一句是什么

万里不有纤云遮。下一句是什么

今年寒气争春来,上一句是什么

今年寒气争春来,下一句是什么

雪大如掌随惊雷。上一句是什么

雪大如掌随惊雷。下一句是什么

临川城中三月雨,上一句是什么

临川城中三月雨,下一句是什么

城东大丘汩为渚。上一句是什么

城东大丘汩为渚。下一句是什么

天地惨惨无开时,上一句是什么

天地惨惨无开时,下一句是什么

常恐蛰死和与羲。上一句是什么

常恐蛰死和与羲。下一句是什么

此时谓月水中没,上一句是什么

此时谓月水中没,下一句是什么

溺入蛙肠那复出。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