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疏散履穿东郭》

时间: 2025-01-14 00:07:59

疏散履穿东郭,流离马没蓝关。

瓜洲谁问卧袁安。

孤负新年月半。

铁瓮成银瓮出,金山做玉山看。

无知儿女不知寒。

冰箸掌中争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疏散履穿东郭 陈德武 〔宋代〕

疏散履穿东郭,流离马没蓝关。瓜洲谁问卧袁安。孤负新年月半。铁瓮成银瓮出,金山做玉山看。无知儿女不知寒。冰箸掌中争看。

白话文翻译:

我像东郭先生一样穿着破履,流离失所的马儿在蓝关迷失。在瓜洲,谁会关心像袁安那样卧病的人呢?我辜负了新年的半个月光。铁瓮变成了银瓮,金山被看作玉山。无知的孩子们不知道寒冷,在手掌中争相观看冰箸。

注释:

  • 疏散:形容衣履破旧。
  • 履穿东郭:指东郭先生,古代寓言中的人物,因贫穷而履穿。
  • 流离:流浪,漂泊。
  • 马没蓝关:马在蓝关迷失,比喻旅途的艰难。
  • 瓜洲:地名,位于江苏省。
  • 卧袁安:袁安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因病卧床,此处比喻自己卧病。
  • 孤负:辜负。
  • 铁瓮、银瓮、金山、玉山:比喻财富或地位的变化。
  • 无知儿女:指年幼的孩子。
  • 冰箸:冰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德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含蓄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流离失所、生活困顿的境遇,通过对东郭先生、袁安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描绘了诗人的困顿生活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疏散履穿东郭”和“流离马没蓝关”直接描绘了诗人的贫困和流离,而“瓜洲谁问卧袁安”则表达了对社会冷漠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财富和地位变化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无奈和失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散履穿东郭”:直接描绘诗人的贫困,借用东郭先生的典故。
  • “流离马没蓝关”:通过马的迷失比喻诗人的流离失所。
  • “瓜洲谁问卧袁安”:借用袁安的典故,表达对社会冷漠的感慨。
  • “孤负新年月半”:表达了对新年的失望和无奈。
  • “铁瓮成银瓮出,金山做玉山看”:通过比喻,表达财富和地位的变化。
  • “无知儿女不知寒”: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孩子们无知无觉的感慨。
  • “冰箸掌中争看”: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铁瓮成银瓮出,金山做玉山看”。
  • 对比:如“无知儿女不知寒”。
  • 典故:如“疏散履穿东郭”和“瓜洲谁问卧袁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的困顿生活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贫困、流离、社会冷漠等现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疏散、履穿、流离、马没、瓜洲、卧袁安、铁瓮、银瓮、金山、玉山、无知儿女、冰箸。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的困顿生活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具体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冷漠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疏散履穿东郭”中的“东郭”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名
  2. “瓜洲谁问卧袁安”中的“袁安”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历史人物 C. 虚构人物
  3. “铁瓮成银瓮出,金山做玉山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了诗人的困顿生活和对现实的无奈。
  • 白居易的《卖炭翁》: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陈德武的《西江月·疏散履穿东郭》: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困顿生活和对现实的无奈,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陈德武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宋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