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

时间: 2024-10-17 18:07:57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余。

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冯唐垂老郎潜后,
李白风流罢直余。
解组同归荣故国,
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
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
埋文子细列幽墟。

白话文翻译

冯唐已经年老,曾经的风流韵事已成往事;
李白的才华风流,至今仍令人怀念。
解散的队伍同归故国,
剖符的礼仪也得以继续。
家族的声望未曾替代昔日三公的荣耀,
葬礼之上,或许会倾倒几辆郡车来送行。
德行的光辉映照在闺门,世人却无人知晓,
文人子弟也只能安静地埋葬在幽静的墓地。

注释

  • 冯唐:指冯唐,字逸少,唐代著名的诗人,晚年时被认为才华渐衰。
  • 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以豪放的个性和诗风著称。
  • 解组同归:指解散的队伍重新回到故国。
  • 剖符:古代的礼仪,象征着继续承载传统。
  • 三公:古代官职,指的是最高的三位大臣,象征着显赫的家声。
  • 葬客:参加葬礼的人。
  • 德映闺门:指女子的德行在家中受到重视。
  • 埋文子:指文人的后代,可能暗指文人后裔的安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文闻名,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写景抒情和咏史。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章氏郡君(苏辙的母亲)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悼和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映射出对家族传承与个人德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在形式上保持了古诗的韵律美,内容上则富含对过往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回顾冯唐和李白的形象,揭示了个人成就与家族声望之间的关系。从“家声未替三公旧”的叹息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家族荣耀与个人奋斗的深切理解和情感。此外,诗中提到的“德映闺门人莫见”,更是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德行在社会视野中的隐秘和无奈。

全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家族的历史、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价值观之间的复杂关系,情感深邃而真挚,既有对母亲的悼念,也有对人生与历史的思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冯唐垂老郎潜后:描绘冯唐老去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成就的消逝。
  2. 李白风流罢直余:李白的才华依旧令人怀念,代表了不屈的精神。
  3. 解组同归荣故国:将散落的士人归于故土,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4. 剖符仍得奉安舆:象征传统的延续和对先人的尊重。
  5. 家声未替三公旧:家族荣光未减,显示出对家族地位的珍视。
  6. 葬客应倾数郡车:葬礼的盛大,彰显出人们对逝者的尊重。
  7. 德映闺门人莫见:女子的美德虽然光辉,却不被外人所知。
  8. 埋文子细列幽墟:文人后裔在幽静的墓地中安息,隐含着对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词句上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人物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形成更深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悼,透过对历史的回顾,揭示家族与个人的荣辱与价值,体现出深沉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冯唐:象征着成就与衰老,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 李白:象征着才华与风流,代表着不屈的精神。
  • 三公:显示家族的荣耀与历史传承。
  • 葬客:象征着对逝者的尊重与悼念。
  • 闺门:代表家庭与女性的德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冯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2. “家声未替三公旧”中“三公”指的是什么?

    • A) 三个公子
    • B) 三个大臣
    • C) 三个地方
  3. 诗中“德映闺门”的含义是什么?

    • A) 反映了女性的美丽
    • B) 反映了女性的德行
    • C) 反映了家庭的荣耀

答案

  1. B) 唐代
  2. B) 三个大臣
  3. B) 反映了女性的德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家国命运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对时间与成就的思考,但更多的是豪情与壮志。
  • 杜甫《春望》:通过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家国情怀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这部作品在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