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二》

时间: 2025-01-17 10:06:38

江风吹客速如箭,车轮历碌过君县。

到门恰值君入门,失喜堕车狂欲旋。

老颠掀却头上笠,洗脚燎衣一相见。

呼朋连臂登君堂,我心明明镫烛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风吹客速如箭,车轮历碌过君县。
到门恰值君入门,失喜堕车狂欲旋。
老颠掀却头上笠,洗脚燎衣一相见。
呼朋连臂登君堂,我心明明镫烛光。

白话文翻译:

江风吹来,客人如箭般飞速而至,车轮辗过你的县城。
正好在你回家的时候,我却因失去喜悦而差点跌下车。
我这老头子掀起头上的斗笠,洗脚、烘干衣服在与您相见。
呼朋唤友,携手登上你的堂屋,我的心在明亮的灯光下闪耀。

注释:

  1. 江风:指江边的风,象征着行旅的急促。
  2. 吹客速如箭:形容风势强劲,客人行程急速。
  3. 历碌:车轮辗过的声音,形容行驶的状态。
  4. 失喜堕车:因过于兴奋而失去平衡,几乎从车上跌下。
  5. 燎衣:烘干衣物,表示对见面的重视。
  6. 镫烛光:指灯光,象征温暖和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1700),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和抒情能力著称,尤其在写友谊和离别题材的作品中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与朋友季沧苇分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留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描绘了行旅的匆忙与重聚的喜悦,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温暖与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友谊的温暖和分别时的情感。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离别时的急迫与重聚的欢愉。首先,开头的“江风吹客速如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行旅的急促,突显出诗人对与朋友相见的渴望。接着“失喜堕车狂欲旋”则展现了他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几乎失态的情绪,让读者感受到他对这次相聚的珍惜。

在见面时的细节描写中,诗人掀起斗笠、洗脚、烘干衣服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朴实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暗示了对朋友的重视与礼遇。“呼朋连臂登君堂”的意象则进一步强化了友谊的深厚,诗人在温暖的灯光下,心中满是欢喜与感慨,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整首诗不仅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更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一种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诚与热爱,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江风吹客速如箭”:描绘了友人行旅的急促,暗示离别的迫切感。
    • “车轮历碌过君县”:具体地点的描绘,使场景更加生动。
    • “到门恰值君入门”:时间的巧合,增添了情感的戏剧性。
    • “失喜堕车狂欲旋”:抒发了因兴奋而失态的情感,表现诗人内心的激动。
    • “老颠掀却头上笠”:展现诗人虽年迈但仍对友人重视的态度。
    • “洗脚燎衣一相见”:细致入微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友谊的温暖。
    • “呼朋连臂登君堂”:团聚的欢愉,充满亲切感。
    • “我心明明镫烛光”:以灯光作结,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2. 修辞手法

    • 比喻:“速如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急速的状态。
    • 对仗:如“呼朋连臂”和“洗脚燎衣”,对仗工整,增强节奏感。
    • 夸张:如“失喜堕车”,强调情感的激烈。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特别是在离别与重聚时的复杂心情,传达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1. 江风:象征旅途的匆忙与流动,反映人生的不断变化。
  2. 车轮:代表旅程与时间的推移,暗示离别的无奈。
  3. 斗笠:象征生活的朴实和对友人的尊重。
  4. 灯光:象征温暖、希望和内心的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风吹客速如箭”中的“箭”指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速度快
    • C. 一种工具
  2. 诗中提到的“洗脚”意在表达什么?

    • A. 生活琐事
    • B. 对友人的礼遇
    • C. 个人卫生
  3.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友谊与聚散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杜甫的友情题材对比:杜甫的《赠花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惜别,但风格上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人际关系。
  • 在语言风格上,陈维崧更为清新自然,而杜甫则多用沉郁之笔,呈现出更为深刻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