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双谷》

时间: 2025-01-08 22:14:20

芳兰非不嘉,当门自宜锄。

矧此恶木阴,久妨长者车。

仆夫砺寻斧,告我日方除。

久持不忍意,柯条益扶疏。

植根虽云固,伐去曾须臾。

我涂虽不宽,出入自有余。

开门听还往,并纳贤与愚。

荒秽一朝尽,来者皆虚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兰非不嘉,当门自宜锄。
矧此恶木阴,久妨长者车。
仆夫砺寻斧,告我日方除。
久持不忍意,柯条益扶疏。
植根虽云固,伐去曾须臾。
我涂虽不宽,出入自有余。
开门听还往,并纳贤与愚。
荒秽一朝尽,来者皆虚徐。

白话文翻译:

芳香的兰花并不是不好,但在门口就应该拔除。
更何况这棵恶木的阴影,早已妨碍了长者的车行。
仆人磨刀寻找斧头,告诉我今天就要砍除。
我虽久持不忍之心,树枝却愈加茂盛。
根虽植得牢固,但砍去也只在一瞬间。
我的路虽不宽,出入还是绰绰有余。
开门听听来去的人,能容纳智者与愚者。
荒秽的杂草一下子就能消除,来的人都显得虚浮。

注释:

  • 芳兰:指芳香的兰花,象征美好。
  • 恶木:指生长不良或妨碍的树木。
  • 长者车:长者的车,意指尊贵的地位。
  • 仆夫:指仆人。
  • :磨刀石,磨刀。
  • 柯条:树枝。
  • 植根:根基扎实。
  • 伐去:砍掉。
  • 我涂:我的道路。
  • 虚徐:虚浮而缓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明道,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歌以清新、婉丽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伐双谷》创作于作者的隐逸生活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通过对兰花和恶木的对比,表达了对清新事物的珍视与对不良影响的清除。

诗歌鉴赏:

《伐双谷》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比的手法,有效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与恶劣事物的深刻反思。开篇提到的“芳兰非不嘉”即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隐含了对不良事物的警惕。接着,诗人通过“恶木阴”来说明那些阻碍生活的事物,指的是在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却影响深远的障碍。

诗中提到的“仆夫砺寻斧”,则表现了诗人对清除恶木的决心,象征着对不良影响的主动抵制。对于那些曾经心存留恋的事物,诗人虽有不忍之情,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砍伐,表现出一种果断与勇气。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见解。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诗人也隐喻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人生的选择,最终达到一种清爽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兰非不嘉:美好的兰花并不是不好。
  2. 当门自宜锄:在门前就应当拔除。
  3. 矧此恶木阴:更何况这棵恶树的阴影。
  4. 久妨长者车:早已妨碍了长者的车行。
  5. 仆夫砺寻斧:仆人正在磨刀寻找斧头。
  6. 告我日方除:告诉我今天就要砍除。
  7. 久持不忍意:我虽久持不忍之心。
  8. 柯条益扶疏:树枝却愈加茂盛。
  9. 植根虽云固:根虽植得牢固。
  10. 伐去曾须臾:但砍去也只在一瞬间。
  11. 我涂虽不宽:我的路虽不宽。
  12. 出入自有余:出入还是绰绰有余。
  13. 开门听还往:开门听听来去的人。
  14. 并纳贤与愚:能容纳智者与愚者。
  15. 荒秽一朝尽:荒秽的杂草一下子就能消除。
  16. 来者皆虚徐:来的人都显得虚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与恶木的对比,象征社会中的美好与丑恶。
  • 对仗:诗句中常见的对仗工整,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消极事物的排斥,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勇于去除生活中的障碍,追求清新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美好、高洁的品格。
  • 恶木:象征阻碍与负面影响。
  • 长者:象征智慧与尊重的人。
  • 斧头:象征决断与行动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芳兰”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
    B. 恶劣事物
    C. 无关事物

  2. “久妨长者车”中“长者”指的是? A. 年轻人
    B. 智者
    C. 年长者

  3. 诗人对恶木的态度是? A. 忍耐
    B. 排斥
    C. 接纳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伐双谷》均展现了对自然的思考与人生哲理,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人生的哲理,而后者则集中在对生活中具体影响的处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