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上茅檐覆水低,
早来秋雨尚虹霓。
败荷折苇飞鸿下,
正忆渔舟泊故溪。
白话文翻译:
在池塘边,茅草屋檐下的水面显得很低,
早早来临的秋雨仍然映着彩虹。
残败的荷花和折断的芦苇飞翔的鸿雁一起下落,
此时我想起了那只停泊在故乡溪边的渔舟。
注释:
- 茅檐:指用茅草搭建的屋檐。
- 覆水低:水面被屋檐遮挡,显得低沉。
- 虹霓:指彩虹,象征美好景象。
- 败荷:指已经枯萎的荷花。
- 折苇:折断的芦苇。
- 飞鸿下:飞来的鸿雁落下,象征秋天的迁徙。
典故解析:
“飞鸿”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传达了思乡之情。诗中提到的“渔舟”更是常见的乡村意象,代表着宁静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轩,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二人共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作者流亡或贬谪时期,心中感慨万千。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在政治风波中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苏辙的《和毛君州宅八咏 方沼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季的自然景象及作者的情感。诗中“池上茅檐覆水低”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低矮的水面与茅檐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接着“早来秋雨尚虹霓”,在秋雨的映衬下,景色更加清新,诗人通过对虹霓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特有的美丽与变幻。
接下来的“败荷折苇飞鸿下”,则转向了秋天的凋零与离别,残败的荷花和折断的苇子不仅象征着自然的衰败,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失落。最后一句“正忆渔舟泊故溪”,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渔舟的意象唤起了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风景与情感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充满感伤与美丽的秋日画面。通过细致的描写,苏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传达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上茅檐覆水低:
- 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池塘,茅草屋檐低低地遮住了水面,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
早来秋雨尚虹霓:
- 秋雨来得早,雨后天晴时彩虹的出现,显现出美丽的气象,也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独特魅力。
-
败荷折苇飞鸿下:
- 败落的荷花与折断的芦苇,象征着自然的衰退,飞来的鸿雁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带有一种离别的情感。
-
正忆渔舟泊故溪:
- 诗人在此刻回忆起故乡的渔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秋雨的美丽与自然的凋零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意象:通过“水”、“茅檐”、“荷”、“鸿雁”等意象传达出秋天的独特景致和诗人内心的思乡情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事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檐:象征朴素和宁静的生活。
- 秋雨:象征变幻的季节和内心的感伤。
- 败荷:象征衰退与离别。
- 飞鸿:象征秋天的到来和思乡之情。
- 渔舟:象征故乡的安宁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池上茅檐覆水低”中的“茅檐”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用茅草搭建的屋檐
- C. 一种水生植物
-
诗中“飞鸿”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秋天的迁徙
- C. 冬天的寒冷
-
诗人通过“正忆渔舟泊故溪”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思乡之情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与苏辙的诗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前者强调了月夜的美丽,后者则通过秋雨与自然景象展现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轼与苏辙的文学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