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游陈氏园》
时间: 2025-01-08 23:3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王适游陈氏园
作者:苏辙
宿雨晴来春已晚,
众花飘尽野犹香。
舞雩便可同沂上,
饮褉何妨似洛阳。
新圃近闻穿沼阔,
涨江初喜放舟长。
年来簿领萦人甚,
何计相随入醉乡。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晚了,宿雨过后天晴,
花儿已经纷纷飘落,野外仍然散发着香气。
在舞雩上,可以和朋友一起游玩沂水,
喝酒畅饮,何妨像在洛阳一样。
新园里的花圃,听说水塘变宽了,
涨潮的江水,让人高兴地放舟而行。
这几年,文书繁忙,牵挂着人很多,
如何才能与朋友一同沉醉于这醉人的乡间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宿雨:指前一夜的雨。
- 舞雩:古代祭风的仪式,常在高处搭建,象征着祈求风调雨顺。
- 褉:古代一种饮酒的方式。
- 新圃:新的园圃。
- 穿沼:指水塘,穿指水流经过。
- 簿领:指文书、事务的管理。
典故解析:
- 洛阳:古都,文化繁荣,是诗人常用的饮酒之地,象征着繁华。
- 沂水:古代著名的河流,常用来指代游玩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的作品多涉及政治、生活和自然,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游访陈氏园时,春天已晚,尽管花已飘落,但园中的香气依旧弥漫。诗中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留恋以及对朋友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饮酒游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王适游陈氏园》展示了诗人对春天和自然的敏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从“宿雨晴来春已晚”开篇,诗人便营造出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展现了春天的尾声,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尽管“众花飘尽”,但“野犹香”却传达出一种生命的韧性与美好,即使花已凋零,香气依旧,令人倍感惆怅却又不失希望。
接下来的“舞雩便可同沂上,饮褉何妨似洛阳”,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沂水,借用洛阳的繁华来映衬自己对饮酒作乐的向往,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使得整首诗更具温度。
最后几句,诗人感慨“年来簿领萦人甚”,表达了对繁忙生活的无奈与对醉乡的渴望,似乎在呼唤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让人不禁思索如何在繁忙中找到宁静与快乐的平衡。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宿雨晴来春已晚:前一晚的雨过后,阳光明媚,春天已接近尾声。
- 众花飘尽野犹香:虽然花儿都已凋落,但野外的香气依然扑鼻而来。
- 舞雩便可同沂上:在舞雩的场合,可以与朋友一起游玩沂水。
- 饮褉何妨似洛阳:喝酒畅饮,何妨像在洛阳那样热闹。
- 新圃近闻穿沼阔:新的花圃,听说水塘变宽了。
- 涨江初喜放舟长:涨潮的江水让人高兴,放舟游玩正好。
- 年来簿领萦人甚:这些年来,繁忙的文书事务让人牵挂。
- 何计相随入醉乡:如何才能与朋友一同沉醉于这美好的乡间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宿雨晴来”与“众花飘尽”,构成对比。
- 比喻:如“醉乡”,暗指美好的生活状态。
- 拟人:情感赋予自然,香气依然如人般存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的留恋,也有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花:代表美好与短暂。
- 香: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
- 江水: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醉乡:象征理想的人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王适
-
诗中提到的“舞雩”是指什么?
- A. 饮酒
- B. 祭风的仪式
- C. 游玩的场所
-
诗人对于春天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绝望
- B. 留恋与感慨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江南春》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春江花月夜》与苏辙的《次韵王适游陈氏园》,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苏轼的作品更加强调情感的交融,而苏辙则更注重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友谊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次韵王适游陈氏园》这首诗词的深刻意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