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时间: 2025-01-01 13:38:22

朝出大都门,暝聚青山下。

我立双桥湖上观,不断往来者。

天地一微尘,生死大长夜。

我住金刚定里观,不见往来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朝出大都门,暝聚青山下。我立双桥湖上观,不断往来者。天地一微尘,生死大长夜。我住金刚定里观,不见往来者。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走出京城,傍晚在青山下聚集。我站在双桥湖上观望,看到不断往来的人们。天地间不过是一粒微尘,生与死如同漫长的夜晚。我在金刚定中静观,眼前却看不见那些往来的人。

注释

  • 大都门:指的是北京的城门,象征着出京。
  • :夜晚、傍晚的意思。
  • 双桥湖: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湖泊,象征着观望的地点。
  • 微尘:形容天地间的渺小,暗示人的渺小。
  • 金刚定:佛教用语,指一种坚定的禅定状态,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 往来者:往来的人,象征社会的纷扰。

典故解析

  • 金刚定:源于佛教,意指一种坚固不摧的禅定状态,暗示诗人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 天地一微尘: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反映了道教或佛教对于人生与自然的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词常富有哲理,反映了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动荡与变革频发,诗人常借诗词抒发对人生、社会的感悟与思考。本诗可能是在对社会纷扰的反思中写成,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对比朝夕间的活动与内心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开头几句描绘了外在的繁忙景象——早晨出门至傍晚聚集于山下,映射出世间的喧嚣与忙碌。然而,诗人在双桥湖上静观其变,心如止水,表现出一种超然与淡然。接着,作者用“天地一微尘”来形容人世间的渺小,生死之间的无尽夜晚,显示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仿佛在告诉人们,生活中的种种纷扰不过是短暂的虚幻。最后,诗人以“金刚定”收尾,体现了他所追求的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坚定。整首诗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表达出一种对世俗的淡然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值得深入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出大都门:开篇即设定了时空背景,诗人从繁忙的城市走出,象征开始一段旅程。
  2. 暝聚青山下:时间推移至傍晚,诗人在青山下静静聚集,暗示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
  3. 我立双桥湖上观:诗人站在湖边,象征着一种观察与思考的姿态。
  4. 不断往来者:描绘出社会生活的喧嚣与人们的忙碌,突出外在的纷扰。
  5. 天地一微尘:哲学性的思考,强调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与无足轻重。
  6. 生死大长夜:对生命与死亡的沉重思考,暗示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7. 我住金刚定里观:诗人自我定位于一种超然的状态,表示他心境的宁静。
  8. 不见往来者:最后一句以一种绝对的宁静收尾,表达了对社会纷扰的超脱与无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天地一微尘”比喻人类的渺小;“生死大长夜”比喻生命的漫长与苦楚。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朝出—暝聚”,“往来者—不见往来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双桥湖、金刚定等意象,象征着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人在观察世界的同时,内心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宁静,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意象分析

  • 大都门:象征着城市生活的喧嚣与烦杂,代表着外界的纷扰。
  • 双桥湖: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诗人思考的空间。
  • 微尘:象征渺小的人生,暗示人类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
  • 金刚定: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代表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地一微尘”表达的是什么? A. 生命的伟大
    B. 人的渺小
    C. 自然的壮丽
    D. 社会的繁忙

  2. 作者在诗中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 A. 大都门
    B. 青山
    C. 双桥湖
    D. 往来者

  3. 诗中提到的“金刚定”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忙碌的生活
    B. 内心的坚定宁静
    C. 外在的繁华
    D. 生命的无常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奕绘的《卜算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奕绘则更关注内心的超然与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