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南遇友人
作者: 项斯 〔唐代〕
此身西复东,何计此相逢。
梦尽吴越水,恨深襄汉钟。
积云开去路,曙雪叠前峰。
谁即知非旧,怜君忽见容。
白话文翻译:
这身子来来回回从西到东,何必去计较这次相逢。
梦里游荡在吴越的水乡,心中对襄汉的钟声感到深深的惋惜。
积聚的云彩为我开出一条路,晨曦的雪花在前面的山峰上叠加。
谁能知道这并非旧日的情景,怜惜你在此时意外的相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此身: 指自己,强调人的存在。
- 相逢: 相遇,见面。
- 吴越水: 指的是吴地和越地的水,代表南方的美丽景色。
- 襄汉钟: 襄阳和汉水的钟声,象征着思乡之情。
- 积云: 凝聚的云,象征着阻碍与希望的交替。
- 曙雪: 清晨的雪,给人以宁静与美丽的印象。
- 谁即知非旧: 谁能知道这不是熟悉的场景。
典故解析:
- 吴越: 指的是古代吴国和越国的地域,代表着江南水乡的美丽。
- 襄汉: 襄阳和汉水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地名,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斯,唐代诗人,生活在唐朝中期,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汉南遇友人》是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写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重聚的喜悦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相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与复杂。开头两句“此身西复东,何计此相逢”,以身世的漂泊来引入主题,表达出一种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与对相逢的珍惜。之后,诗人通过“梦尽吴越水,恨深襄汉钟”两句,描绘出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吴越的水乡是诗人梦中的景象,而襄汉的钟声则是心中的惆怅。这里,诗人将地理与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既遥远又亲切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积云开去路,曙雪叠前峰”则用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生的机遇与挑战,积云的消散象征着困惑的解除,而晨曦中的雪花则暗示着新生与希望。最后的“谁即知非旧,怜君忽见容”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慨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惜,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流逝,但重逢的瞬间依然让人感动。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诗人在不经意间将情感与自然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让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身西复东: 表达了诗人的身世漂泊,经历了东西的游走。
- 何计此相逢: 质疑这种相遇的意义,似乎在说不必去想这些。
- 梦尽吴越水: 梦中游览吴越,象征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恨深襄汉钟: 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钟声引发情感共鸣。
- 积云开去路: 暗示困境正在解除,前路似乎变得清晰。
- 曙雪叠前峰: 形象地描绘出晨曦中的雪景,象征希望与未来。
- 谁即知非旧: 质问谁能知道这样的重逢并非旧时光的延续。
- 怜君忽见容: 表达了对友人容貌的怜惜与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身世的漂泊与西东的行走比喻,形象生动。
- 对仗: 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表达了重逢的喜悦与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东: 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无常。
- 吴越水: 代表着故乡的美丽与思念。
- 襄汉钟: 象征着对故乡的深情与乡愁。
- 积云: 代表着人生的阻碍与希望的期待。
- 曙雪: 传递出新的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越水代表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诗人的故乡
C. 思乡之情
D. 以上皆是 -
“此身西复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旅途的疲惫
B. 对相逢的珍惜
C. 对生活无常的感叹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表达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与相思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通过夜景描绘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汉南遇友人》在思乡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偏向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