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翁常之》

时间: 2025-01-17 03:57:12

八尺蕲州桃竹簟,坐来疑是水侵裳。

垂杨叶下闲吟久,又与鸣蝉共晚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尺蕲州桃竹簟,坐来疑是水侵裳。
垂杨叶下闲吟久,又与鸣蝉共晚凉。

白话文翻译:

在八尺宽的蕲州桃竹凉席上坐着,坐久了竟让人疑心是水浸湿了衣裳。
在垂杨树下悠闲地吟诵,正好和鸣蝉一起享受晚上的凉爽。

注释:

  • 蕲州: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因地处桃竹生长之地而得名。
  • 八尺:指凉席的宽度,约为八尺,形容凉席之大。
  • :竹席,古时用于坐卧。
  • 侵裳:侵湿衣裳,指水溅到衣服上。
  • 垂杨:指垂柳,形态柔美,常被用来描写自然的宁静。
  • 鸣蝉:蝉的叫声,常与夏季的闲适生活相伴。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夏日闲适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照,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闲适的夏日,诗人坐在蕲州的桃竹席上,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凉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翁常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午后场景,诗人在桃竹席上静坐,四周环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愉悦。首句通过“八尺”的尺寸,不仅展示了席子的宽大,也隐喻了诗人心中恣意的空间感。接着,诗人以疑惑的情感表现出对周遭环境的深切关注,似乎在感受着大自然的细腻变化。垂杨树下的闲吟与鸣蝉的声音结合,营造出一种悠闲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展现的宁静与凉爽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八尺蕲州桃竹簟”:描写诗人坐在凉席上,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 “坐来疑是水侵裳”:通过“疑是水”的比喻,表达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细腻感受。
    • “垂杨叶下闲吟久”:描绘在柳树下吟诵的悠闲情景,表现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 “又与鸣蝉共晚凉”:通过“鸣蝉”增强了夏日的氛围,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 修辞手法

    • 比喻:“疑是水侵裳”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知。
    • 拟人:“鸣蝉”与“晚凉”结合,体现了声与景的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桃竹簟:象征着清凉、舒适的环境,代表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垂杨叶:象征着夏天的宁静与美好,给人以安宁的感觉。
  • 鸣蝉:象征着夏天的声音,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蕲州”是指哪个地方? A. 湖北
    B. 广东
    C. 江苏
    D. 浙江

  2. 诗中“八尺蕲州桃竹簟”的“八尺”是指什么? A. 一种水果
    B. 凉席的宽度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花

  3. 诗中提到的“鸣蝉”代表了什么? A. 冬天
    B. 夏天的声音
    C. 春天的气息
    D. 秋天的凉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徐照的《和翁常之》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徐照更注重于描写宁静的环境和内心的闲适,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和凋零,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前者清新自然,后者则富有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