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侍读韩坡游嵩山》
时间: 2024-12-29 17:25:07意思解释
送萧侍读韩坡游嵩山
作者: 田霢 〔清代〕
原文展示:
先生心久闲,忽作山水想。
千里嵩阳寺,探讨成孤往。
路经少室下,目极岳色上。
古意颢然宅,枕烟足偃仰。
投壶迹可寻,传会恐亦罔。
不妨曳杖至,聊复资奇赏。
昔闻王子乔,吹笙遂绝响。
兴尽君归时,记游可指掌。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心中早已闲适,忽然产生了游山玩水的想法。
远在千里之外的嵩阳寺,我孤身前去探访。
路过少室山下,目光所及尽是群山的威严。
在古老的意境中,我静卧在云烟之中,悠然自得。
投壶的痕迹依然可以找到,传承的会聚恐怕也已失落。
不妨带上拐杖前往,聊表我的奇趣赏玩。
曾听说王子乔吹笙时,音韵已经绝响。
兴致尽了,朋友归去时,可以用手指点那次游历。
注释:
- 心久闲:心中久处闲适状态。
- 千里嵩阳寺:指嵩山的嵩阳寺,远在千里之外。
- 目极岳色上:目光远望,尽是高岳的景色。
- 颢然:形容清明,古朴的样子。
- 投壶:古代的一种投壶游戏,常作为文人雅聚的活动。
- 王子乔: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传说中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田霢,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田霢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和对友人旅程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人文化的追忆。
诗歌鉴赏:
《送萧侍读韩坡游嵩山》是一首充满山水情怀的送别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嵩山的秀美与悠闲的心境。开篇以“心久闲”引入,显示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随即转入对嵩阳寺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人的关怀。诗中描写的少室山色,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表现出诗人心中对美的渴望。通过“投壶迹可寻”,诗人暗示古代文人雅集的痕迹,流露出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当下的感慨。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昔闻王子乔,吹笙遂绝响”中达到高潮,王子乔的绝响象征着文化的流失与时代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当下文人雅集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一句“记游可指掌”则是对友人的寄语,期待他们的旅途能够带来美好的回忆和经历。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完美体现了清代山水诗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心久闲:指诗人友人心境悠闲。
- 忽作山水想:突然产生游山玩水的想法。
- 千里嵩阳寺:指远方的嵩阳寺,象征着理想的去处。
- 探讨成孤往:独自前往,渴望探索。
- 路经少室下:经过少室山下,描绘旅途。
- 目极岳色上:极目远眺,尽是山色,表达壮丽的自然景观。
- 古意颢然宅:古老的意境如同栖居在高处。
- 枕烟足偃仰:在烟云中,悠闲地仰望。
- 投壶迹可寻:古人雅趣的痕迹依旧可寻。
- 传会恐亦罔:传承的文人聚会或许已失去。
- 不妨曳杖至:不妨带着拐杖前往,表达随意。
- 聊复资奇赏:聊表我的奇趣欣赏。
- 昔闻王子乔:提及王子乔,带有历史典故。
- 吹笙遂绝响:音乐的绝响,暗含对过往的惋惜。
- 兴尽君归时:当兴致尽了,朋友归去时。
- 记游可指掌:可以用手指点这次游历,期待回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目极岳色上,古意颢然宅”展示了对称美。
- 比喻:将古意比作栖居的地方,丰富了意境。
- 象征:王子乔的绝响象征着文化的消逝与传承的渺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怀念,揭示了文人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 嵩阳寺:代表理想的求知与精神寄托。
- 少室山:象征高洁的志向与艰辛的旅途。
- 王子乔:象征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当下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寺庙是哪个? A. 少室寺
B. 嵩阳寺
C. 白马寺
D. 灵隐寺 -
“昔闻王子乔,吹笙遂绝响”中的“王子乔”是?
A. 诗人
B. 音乐家
C. 历史人物
D. 书法家 -
诗中提到的“投壶”是一种什么活动?
A. 打猎
B. 文人雅集
C. 书法
D. 游玩
答案:
- B. 嵩阳寺
- B. 音乐家
- B. 文人雅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表达隐逸的情怀,语言清新。
- 李白《庐山谣》:表现对自然的崇敬与超然,气势更加豪放。
- 杜甫《望岳》:同样以山岳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及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田霢研究》
- 《山水诗的魅力与文化内涵》
- 《田霢诗歌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