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元洞
作者:光聪诚 〔清代〕
翠螺山洞问三元,
石磴逶迤直到门。
小阁帘开通碧汉,
长江帆过落金尊。
悬崖有力凭云构,
揽胜无心骇浪翻。
我是蓬莱遗佚客,
不妨驻此悟真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翠螺山中的三元洞,山石蜿蜒曲折,直通洞门。小阁的帘子打开,通向碧蓝的天空,长江的船帆掠过,仿佛是金色的酒尊在落日的余晖下。悬崖巍峨,像是凭借着云彩构建而成,欣赏美景的我无心于波涛翻滚的浪潮。我是蓬莱的遗失客人,何妨在此驻足,领悟真正的源泉。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元:道教名词,有时指代三位一体的神灵。
- 逶迤:形容曲折延伸的样子。
- 碧汉:形容蓝天,"碧"指蓝色,"汉"指天空。
- 落金尊:意指夕阳下金色的酒器,象征着富贵和美好的事物。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典故解析:
- 蓬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蓬莱常常用来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世界,诗人自比蓬莱的遗佚客,体现了追求超脱与真理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光聪诚,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多为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作者游览翠螺山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三元洞》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的开头以“翠螺山洞问三元”引入,立刻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山洞象征着深邃的哲理和道教的思想。接着,诗人描绘了山石的逶迤,诗句流畅,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阁帘开通碧汉”一句,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开放与对自然的向往,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而“长江帆过落金尊”则用金色的夕阳与江帆的意象,增添了诗的美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富贵的追求。
后半部分“悬崖有力凭云构”,描述了自然的雄伟,诗人自比“蓬莱遗佚客”,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对人世繁华的淡然,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对真理的领悟。
总之,这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又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螺山洞问三元:翠螺山中有个洞,诗人向其询问道教的三元(即三位一体的神灵)。
- 石磴逶迤直到门:山石蜿蜒曲折,延伸至洞门,暗示通往深邃的哲理。
- 小阁帘开通碧汉:小阁的帘子打开,连接着蓝天,象征着心灵的敞开。
- 长江帆过落金尊:长江的船帆经过,像金色的酒器在落日中闪烁。
- 悬崖有力凭云构:巍峨的悬崖仿若悬空而立,展现出自然的力量。
- 揽胜无心骇浪翻:欣赏美景的我无心于波涛翻滚,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 我是蓬莱遗佚客:自比蓬莱的遗落客人,追求理想境界。
- 不妨驻此悟真源:在此停留,领悟真正的源泉,表达对真理的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下的江帆比作金尊,增加了诗的意象美感。
- 拟人:自然景观如同有生命一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悬崖有力凭云构,揽胜无心骇浪翻”,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螺山:象征清幽、自然的山水环境,暗示诗人追求宁静的心境。
- 三元:道教的象征,代表着和谐与宇宙的真理。
- 碧汉:象征广阔的天空与自由,传达诗人对理想的向往。
- 长江:大自然的伟大与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蓬莱:理想的境界,象征着长生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三元”主要指什么? A. 三位一体的神灵
B. 三种颜色
C. 三个方向 -
填空题:诗中形容长江的船帆像__在落日中闪烁。
-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然与人生哲理之间是有联系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A
- 金尊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诗人的心境,但更侧重于描写秋天的宁静和孤独;而光聪诚的《三元洞》则更强调哲理的追求与道教理想的向往,两者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主题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