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虫将入蛰,一气已归根。
今古在还去,光阴朝又昏。
莫随尘衮衮,须悟性存存。
谁得逍遥趣,南鹏是北鲲。
白话文翻译:
百虫即将进入冬眠,一切气息已经归于根本。
无论古今都在不断流转,光阴早晚又要变得昏暗。
不要随波逐流于尘世纷扰,必须要明白心性永远存在。
谁能享受到逍遥的乐趣,南方的鹏鸟便是北方的鲲鱼。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虫:指各类昆虫。
- 蛰:进入冬眠状态。
- 一气:指天地间的气息和生机。
- 归根:返本归宗,回到本源。
- 衮衮:纷繁复杂的样子。
- 悟性:理解和领悟的能力。
- 存存:持续存在。
- 逍遥趣:自在无拘的乐趣。
- 南鹏与北鲲:传说中的神鸟,象征自由与壮丽。
典故解析:
- 鹏与鲲:源自《庄子》中的故事,鹏鸟和鲲鱼分别象征着不同的境界与自由,表达了追求高远理想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夜,恰逢万物归于沉寂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夜》展示了诗人在秋夜时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百虫将入蛰”,描绘了秋季的特征,虫类逐渐归于沉寂,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规律。“一气已归根”则强调了万物归于自然的本源,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接下来的“今古在还去,光阴朝又昏”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无常,仿佛在提醒读者珍惜当下。随后一句“莫随尘衮衮,须悟性存存”更是直指人生的迷茫,警醒人们不要被世俗所困,而应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最后一句“谁得逍遥趣,南鹏是北鲲”则通过鹏与鲲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逍遥的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引入,逐步深化到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和存在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超然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虫将入蛰:描绘秋季百虫准备进入冬眠的景象,象征自然的变化。
- 一气已归根:强调气息回归本源,提示人类应反思生命的起源与归宿。
- 今古在还去:时间的流转,古今交替,折射出生命的无常。
- 光阴朝又昏:暗示时间的流逝,光阴的变化使得生活变得模糊。
- 莫随尘衮衮:劝诫人们不要随波逐流于世俗的喧嚣。
- 须悟性存存:强调内心的觉悟与存在的重要性。
- 谁得逍遥趣:提问式的表达,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自由与乐趣。
- 南鹏是北鲲:通过南北不同的神话生物,象征着追求理想与自由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鹏与鲲的比喻,象征追求理想的不同方式。
- 对仗:如“南鹏”与“北鲲”,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虫类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思考相结合,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夜的自然景象,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内心宁静和生命真谛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虫: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周期。
- 秋: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沉静。
- 鹏与鲲:象征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百虫将入蛰”是什么意思? A. 百虫在欢快地旅行
B. 百虫即将冬眠
C. 百虫在寻找食物 -
诗中提到的“南鹏”和“北鲲”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理想与自由
C. 友情与爱情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自然的描绘
C.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沉静,但侧重于思乡之情;而黄裳的《秋夜》则更关注生命哲理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