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警》

时间: 2025-01-01 09:28:04

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

顿门何处入,秘旨有谁传。

忧乐波生水,光阴箭去弦。

几时能得了,坐卧莫忘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
顿门何处入,秘旨有谁传。
忧乐波生水,光阴箭去弦。
几时能得了,坐卧莫忘禅。

白话文翻译:

每天都在减少,一年也在流逝。
我该从哪个地方进入这顿悟之门,谁能传达这秘而不宣的旨意?
忧愁与快乐就像水波一样起伏,时光如箭般飞逝。
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这些,坐卧之间莫忘修禅。

注释:

字词注释:

  • 顿门:指顿悟的门户,象征领悟真理的地方。
  • 秘旨:隐秘的旨意,指某种深奥的智慧或真理。
  • 忧乐:忧愁与快乐,相互交织的情感。
  • 光阴:时间,尤指流逝的时间。
  • 坐卧:安静的状态,修身养性。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禅”是指中国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强调静坐和内心的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因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而受到赞誉。黄裳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常常蕴含禅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哲理思考的时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诗人通过反思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自我的警醒和内心的抒发。

诗歌鉴赏:

《自警》是一首关于时间与自我反思的诗。全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内心修行的追求。诗的开头以“日”和“年”来刻画时间的无情流逝,突显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着,诗人通过“顿门何处入”表达了对自我觉悟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求知若渴的心态。

“忧乐波生水,光阴箭去弦”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情感的变化和时间的匆忙。水波象征着人心中的忧愁与快乐,流动而不定,犹如人生的起伏。而“光阴箭去弦”则比喻时间如箭般飞速,令人感到无奈与焦虑。

最后一句“几时能得了,坐卧莫忘禅”则是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求,他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修身养性,保持一份淡然。整首诗在沉重的感慨中透出一丝宁静,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表达时间的流逝,强调生命的短暂。
  2. 顿门何处入,秘旨有谁传:询问自我觉悟的途径与真理的传达。
  3. 忧乐波生水,光阴箭去弦:用水波比喻情感的变化,时间如箭般迅速流走。
  4. 几时能得了,坐卧莫忘禅:渴望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提醒自己保持修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乐比作水波,生动形象。
  • 对仗:如“坐卧莫忘禅”,使句子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内心修行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在浮躁的生活中追求宁静与智慧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年:象征时间的流逝。
  • 顿门:象征领悟真理的入口。
  • 水波:代表情感的波动。
  • 光阴:象征生命的宝贵与短暂。
  •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顿门”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领悟真理的途径
    • C. 内心的烦恼
    • D. 生活的烦琐
  2. 诗中“光阴箭去弦”用来比喻什么?

    • A. 情感的变化
    • B. 时间的飞逝
    • C. 生命的意义
    • D. 修行的过程
  3. 诗人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什么?

    • A. 忧愁
    • B. 快乐
    • C. 修行
    • D. 忘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相思》

诗词对比: 黄裳《自警》与李白《将进酒》同样关注时间与生命的主题,但黄裳更倾向于内心的修行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加豪放与洒脱,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烈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宗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