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晦再至南崖》

时间: 2025-01-04 07:45:50

是曾经到还如乍,置我真宜丘壑间。

马上得全看树色,月中记两入秋山。

快游尽兴怀才满,尘事经心侮欲删。

勾漏沙床他日约,一峰一石与回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晦再至南崖
是曾经到还如乍,置我真宜丘壑间。
马上得全看树色,月中记两入秋山。
快游尽兴怀才满,尘事经心侮欲删。
勾漏沙床他日约,一峰一石与回环。

白话文翻译:

我曾多次到过这里,现在再来却像是第一次。
我在这山丘和山谷之间感到非常适合。
骑马时能完全欣赏到树木的颜色,
在月光下我记得两次进入山中秋景。
愉快的游玩让我满怀才情,
对世俗的事物已无心去理会。
在沙滩上,我约定将来再来,
这里的一峰一石都让我愿意回旋。

注释:

  • “乍”:初次,突然。
  • “丘壑”:山丘和山谷,这里指自然风光。
  • “快游尽兴”:游玩畅快,尽情享受。
  • “尘事”:世俗的事情,琐事。
  • “勾漏”:在沙床上留下痕迹,约定再来。

典故解析:

  • “九日”:指重阳节,传统上在农历九月初九,常常与登高和赏菊联系在一起。
  • “秋山”:秋天的山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士弘(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秋天,诗人再次到访南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思考。开篇的“是曾经到还如乍”,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记忆交织在一起,反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不仅享受着眼前的美景,也在游玩中感受到内心的充实与满足。最后一句“一峰一石与回环”,让人感受到对自然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是曾经到还如乍”:表明曾经来过这里,现在再来却有新奇的感觉。
  2. “置我真宜丘壑间”:强调诗人在自然景中感到安适。
  3. “马上得全看树色”:骑马时能尽情欣赏到树木的颜色,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4. “月中记两入秋山”:在月光下,记得两次游历山中秋景,情感浓郁。
  5. “快游尽兴怀才满”:游玩愉悦,内心充实。
  6. “尘事经心侮欲删”:对世俗琐事不再在意,体现出一种超脱。
  7. “勾漏沙床他日约”:在沙滩上留下约定,期待再来。
  8. “一峰一石与回环”: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诗人的心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展现了一种清新、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丘壑”:象征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心灵的栖息之所。
  • “秋山”:代表时光流逝与成熟的思考。
  • “沙床”:象征着轻松与随意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世俗的依赖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生的无奈
  2. “九日”在诗中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3. 诗中的“丘壑”指的是什么?

    • A. 山丘和山谷
    • B. 河流和湖泊
    • C. 城市和乡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