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折征鞍一敝裘,
壮游心曲在梁州。
山当子午纵横处,
水落褒斜日夜流。
秦氏馀威碑字灭,
汉家残烧石痕留。
昔年义舍劳寻问,
衰草寒烟见旅愁。
白话文翻译
在崎岖的道路上骑马,身上只穿着一件破旧的皮衣,
心中壮志豪情却依然在梁州。
这里的山脉在子午线的交错之处,
河水沿着褒斜的方向,日夜流淌不息。
秦朝的余威在碑文上已然消失,
汉朝的遗迹在残烧的石头上仍然留存。
曾经的义舍我曾劳心寻问,
如今衰草与寒烟映照出我在旅途中的忧愁。
注释
- 九折:形容道路曲折,形容艰难的征途。
- 征鞍:指骑马出征的鞍具。
- 一敝裘:一件破旧的皮衣,形容行旅中的寒酸。
- 梁州:古地名,指今陕西省的某个地方。
- 子午:指子午线,即南北方向的纵横交错。
- 褒斜:指褒河与斜川,地名。
- 秦氏:指秦朝,象征其曾经的强盛。
- 汉家:指汉朝,意指历史的遗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履恒,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作流传于世。他的诗风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常体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栈中》创作于作者游历时,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思和对壮游的眷恋。诗中描绘了风景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反映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栈中》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旅行情怀的诗作。诗人在九折征鞍的道途中,虽身披一件破旧的皮衣,但心中却怀有壮游的豪情,彰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山水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子午线的交错与河流的奔涌,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既有宏伟的自然景观,又有内心的壮志。后半部分则转向历史的沧桑,秦朝的余威与汉朝的残迹相互映衬,使得整个诗歌在宏观历史的层面上,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通过对比古今,诗人不仅抒发了自身在旅途中的孤寂与愁苦,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衰草寒烟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冬的萧瑟,更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旅途的艰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折征鞍一敝裘:开篇即点出艰苦的旅程和简陋的装备,传达出一种无畏的精神。
- 壮游心曲在梁州:尽管条件艰苦,心中依然向往壮阔的旅程,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 山当子午纵横处:描绘了地理的复杂与雄伟,展示了自然的壮丽。
- 水落褒斜日夜流:水流的描写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强调了自然的恒久。
- 秦氏馀威碑字灭:历史的痕迹在时间中消逝,体现了人事的无常。
- 汉家残烧石痕留:汉朝的遗迹依然存在,折射出历史的长河。
- 昔年义舍劳寻问:追溯过往,表达了对曾经的追忆。
- 衰草寒烟见旅愁:最后的意象,结合自然与内心的情感,深化了孤独的主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落褒斜日夜流”与“山当子午纵横处”,形成了美妙的对比。
- 意象:使用山水、历史遗迹等意象,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象征:衰草和寒烟象征着衰老与孤独,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壮游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既有对个人旅程的感慨,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理想的决心。
意象分析
- 征鞍:象征出征与冒险的勇气。
- 寒烟:象征孤独与愁苦。
- 衰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梁州”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今陕西
- B. 今山东
- C. 今四川
- D. 今江苏
-
“九折征鞍”中的“九折”指什么?
- A. 一条直路
- B. 曲折的道路
- C. 一座桥
- D. 一片海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衰草寒烟”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兴奋
- D. 满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栈中》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春望》更强调了个人与国家的联系,而《栈中》则更多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沧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吕履恒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