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近拍 暮秋江上偶步万佛林即黄介子先生旧宅》
时间: 2025-01-04 06:5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风吹响古木,乱叶埋僧屋。
略彴铺苍藓,攀树瘿,穿崖腹。
江郭围枫槲,登山麓。
遥望银涛矗,駴心目。
王珣池馆,沙鸥浦鸭争浴。
一声斋磬,彷佛雨霖铃曲。
踏遍缭垣寻断镞。
茶熟,老僧带暝归独。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拂,古老的树木发出响声,纷乱的落叶掩埋了僧人的屋子。略微的斜坡上铺满了青苔,我攀着树瘤,穿过山崖。江岸环绕着枫树和槲树,我登上山脚。远望银色的波涛高耸入云,令我心中感到震撼。王珣的池馆旁,沙鸥和野鸭争相在水中嬉戏。一声寺院的钟声,仿佛是雨中铃声的曲调。我踏遍了围墙,寻找那断掉的箭头。茶已经熟了,老和尚在暮色中独自归去。
注释: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僧屋:指寺院中的僧人住所。
- 苍藓:青苔,这里形容地面的苔藓。
- 瘿:树瘤,指树木上的肿瘤。
- 江郭:江边的围墙或围绕。
- 银涛:形容江水波光粼粼,如银色的波涛。
- 彷佛:仿佛,像是。
- 斋磬:寺院中的钟声。
- 雨霖铃曲:古曲名,形容钟声如同乐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35-1711),字仲明,号雨舟,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风清丽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秋时节,诗人漫步于万佛林,怀念往昔,感慨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的交融,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维崧的《隔浦莲近拍 暮秋江上偶步万佛林即黄介子先生旧宅》是一首描绘秋季景象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文情怀的深刻体悟。诗中,西风吹拂古木,伴随着落叶纷飞,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画面。古木和僧屋的结合,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时,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青苔、树瘤、波涛等意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王珣池馆边的沙鸥与野鸭,活灵活现,展现了自然生动的一面。钟声的描写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
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宁静、自然与人文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吹响古木,乱叶埋僧屋。
描述秋风吹拂古木,落叶纷飞,掩埋了僧人的住所,画面静谧且略显凄凉。 -
略彴铺苍藓,攀树瘿,穿崖腹。
描写诗人沿着小坡走,青苔覆盖地面,攀爬树木,穿过崖壁,体现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江郭围枫槲,登山麓。
描述江边环绕着枫树和槲树,诗人登上山脚,展现了诗人对周围景色的欣赏。 -
遥望银涛矗,駴心目。
远望江水如银色波涛,带给诗人视野上的震撼和心灵的触动。 -
王珣池馆,沙鸥浦鸭争浴。
提到王珣池馆,描绘沙鸥与野鸭在水中嬉戏的生动场景,增添了诗的活泼气息。 -
一声斋磬,彷佛雨霖铃曲。
寺院的钟声如同雨中的乐曲,传递出宁静和优美的氛围。 -
踏遍缭垣寻断镞。
诗人踏遍围墙,寻找那断掉的箭头,暗示着对过去的追忆与探索。 -
茶熟,老僧带暝归独。
茶已成熟,老和尚在暮色中独自归去,表现出孤独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涛”形容水波,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 拟人:沙鸥和野鸭“争浴”,使自然生灵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秋日江边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带来萧瑟之感。
- 古木:代表历史与岁月的积淀,给人以沉重感。
- 僧屋:象征宁静与修行的地方,体现了诗人追求的内心世界。
- 沙鸥、野鸭: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增添了诗的动感。
- 斋磬:代表宗教的宁静与和谐,传递一种超然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沙鸥浦鸭”是描绘哪种场景? A. 农田场景
B. 水边嬉戏
C. 山中探险
D. 寺院静坐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A. 青苔
B. 银涛
C. 古木
D. 以上皆是 -
该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宁静
D. 激昂
答案: 1.B 2.D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描绘江水与孤独的主题。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陈维崧的诗更加细腻和生动,王维则更具禅意和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