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近拍 夏日村居》
时间: 2025-01-14 02:18:03意思解释
隔浦莲近拍 夏日村居
原文展示
空村如浣静悄,不用邻翁扫。
水栅罾声响,沙映水,逾潇照。
傍岸松半老,闲来靠。
漫理晴江钓,钓丝袅。
凉飔暗袭,得风丛竹都笑。
帆投极浦,兀兀橹声将杳。
兴倦收纶起荷蓧。
恰好,窥人一点月小。
白话文翻译
这空荡的村庄如同浣女般静悄,不用邻居的老翁来打扫。
水边的栅栏传来渔网的声音,沙滩映着水,潇洒的光影交错。
岸边的松树半老,闲暇时靠在上面。
随意整理着晴朗的江面,鱼钩的丝线轻轻摇曳。
微凉的风暗自袭来,丛竹也都欢笑。
帆船远投至极远的水边,孤独的橹声逐渐远去。
兴致倦怠,收起鱼线,起身归去荷叶旁。
恰好看到人影,月亮也显得渺小。
注释
- 空村:指没有人的村庄。
- 如浣静悄:比喻村庄的宁静,像浣女洗衣时的安静。
- 罾声响:罾指一种捕鱼的网,声音即为捕鱼的声音。
- 逾潇照:潇洒的光影交错映照在水面上。
- 帆投极浦:船帆远远地驶向水的尽头。
- 兀兀:形容孤独、寂寞的样子。
- 兴倦:指兴致已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0-1710),字君豫,号云樵,清代诗人,生于福建。他以擅长写诗闻名,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方面,作品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清代文人的闲适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借助田园风光表达一种静谧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隔浦莲近拍 夏日村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夏日村庄的景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空村如浣静悄”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描绘水边的声响与光影,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在描写中,作者巧妙地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诗中还通过“闲来靠”和“漫理晴江钓”表现出诗人的闲适心情,钓鱼不仅是一个休闲活动,更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随着“凉飔暗袭”的描写,风的轻柔与竹子的欢笑,更增添了诗的生动感。最后一句“恰好,窥人一点月小”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月亮的渺小与人影的隐约,似乎暗示着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反映出一种哲思。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堪称清代田园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村如浣静悄:描写了一个无人居住的村庄,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不用邻翁扫:表明村庄的安静,不需要人来打扫,突出自然的宁静。
- 水栅罾声响,沙映水,逾潇照:水边的声音和光影的交错,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 傍岸松半老,闲来靠:描绘了松树的状态与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漫理晴江钓,钓丝袅:表现了钓鱼的悠闲及钓丝轻柔的动态。
- 凉飔暗袭,得风丛竹都笑:细腻地描写了风的袭来,让竹子也显得生动。
- 帆投极浦,兀兀橹声将杳:描绘了船帆远去,声响渐远的情景,增添了一丝孤独。
- 兴倦收纶起荷蓧:表达了诗人兴致减退,准备收拾钓具的状态。
- 恰好,窥人一点月小:最后一句将视角转向远方的人影与月亮,形成了哲理的深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空村如浣”将村庄比作浣女,突出其安静。
- 拟人:如“得风丛竹都笑”,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村:象征宁静与孤寂。
- 水栅、罾声:代表自然的声音,体现生活的点滴。
- 松树、竹子:象征坚韧与生机,表达自然的生命力。
- 月亮:象征孤独与渺小,反映人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空村如浣静悄”中的“浣”指什么?
- A. 洗涤
- B. 旅行
- C. 隐藏
- D. 采摘
-
“凉飔暗袭,得风丛竹都笑”中的“笑”指什么?
- A. 笑声
- B. 竹子的舞动
- C. 人的笑声
- D. 竹子的生长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城市的向往
- B.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C. 对战争的反思
-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A. 洗涤
- B. 竹子的舞动
- B.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 《夏日绝句》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桃花源记》与《隔浦莲近拍 夏日村居》均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理想,但《桃花源记》更侧重于对乌托邦的追求,而《隔浦莲近拍》则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赏析》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