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时间: 2025-01-19 14:55: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
搜罗假合乱天真。诗书与我为曲蘖,
酝酿老夫成搢绅。质非文是终难久,
脱冠还作扶犁叟。不如蜜酒无燠寒,
冬不加甜夏不酸。老夫作诗殊少味,
爱此三篇如酒美。封胡羯末已可怜,
不知更有王郎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些简单而美味的食物,如青苔干、炙青蒲、蒸鹅鸭等,生活中虽贫乏,却能用简单的食材制作出美味。即使在贫困的家庭中,仍有许多巧妙的方式来创造美好,正如古人所说的,穷人往往能创造出许多聪明的办法。诗书对我来说如同根基,经过多年酝酿,我也算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单凭质量和文采,终究难以长久;我宁愿放下帽子,回到田间耕作。比起那些高档的饮品,我更喜欢简单的蜜酒,冬天不需要加糖,夏天不需要酸味。我写诗的机会很少,唯有这三首诗如同美酒,让我倍感珍惜。虽然对胡羯的封印感到惋惜,但我不知道还有王郎子。
注释:
- 脯青苔:青苔制成的干食。
- 炙青蒲:炙烤的青蒲,指一种香草。
- 瓠壶:用瓠瓜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器皿。
- 煮豆作乳:用豆子煮成乳状的食品。
- 酝酿:酿造,指经过时间的积累而变得丰富。
- 搢绅:指有身份地位的人。
- 扶犁叟:指耕种的老人,象征朴实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古来百巧出穷人:这句话反映了民间智慧的传统,强调在困境中人们常常能想出聪明的解决办法。
- 蜜酒:在古代,蜜酒是一种常见的饮品,象征着生活的甘甜与简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词句,擅长将生活的平常与自然的美融入作品中。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回应友人王郎和二犹子所作的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贫困生活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尽管身处贫困,他却能够从日常的简单食物中找到快乐与满足。诗中提到的“脯青苔”、“炙青蒲”等食材,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珍视。苏轼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在“脱冠还作扶犁叟”一句中,他更是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更是将自己的诗作与蜜酒相提并论,强调了诗的美味与生活的联系,表达了对创作的珍惜。最后,提到的“封胡羯末已可怜”,则显示出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索。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内容上丰富,展现了苏轼的才华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脯青苔,炙青蒲:描述简单的美食,表现生活的朴素。
- 烂蒸鹅鸭乃瓠壶:食物的多样性及其制作过程。
- 煮豆作乳脂为酥:展示了贫困家庭的创造力。
- 贫家百物初何有:反映贫穷的无奈。
- 古来百巧出穷人:强调穷人智慧的传统。
- 搜罗假合乱天真:对复杂事物的批判,呼唤简单真实。
- 诗书与我为曲蘖:诗书是自己的根基。
- 酝酿老夫成搢绅:时间的积累让自己获得了身份。
- 质非文是终难久:强调内在质量的重要性。
- 脱冠还作扶犁叟:愿意回归朴实的田园生活。
- 不如蜜酒无燠寒:简单的生活更为舒适。
- 冬不加甜夏不酸:强调饮品的自然与真实。
- 老夫作诗殊少味:写诗的机会不多,情感却深厚。
- 爱此三篇如酒美:珍惜自己的作品,如同美酒。
- 封胡羯末已可怜:对时事的感慨。
- 不知更有王郎子: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与蜜酒相提并论,说明诗的珍贵。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述简单的生活和食物,表达了苏轼对贫困生活的理解与珍惜,强调了真实与简单的生活态度,同时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苔:象征自然的朴实与简单。
- 蜜酒:象征生活的甜美与满足。
- 鹅鸭:代表日常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脯青苔”是什么?
- A. 一种饮品
- B. 一种干食
- C. 一种水果
- D. 一种蔬菜
-
苏轼在诗中更喜欢哪种饮品?
- A. 高档酒
- B. 蜜酒
- C. 果汁
- D. 红茶
-
“脱冠还作扶犁叟”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官场的厌倦
- B. 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D. 对诗歌的热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但苏轼更侧重于朴实的生活态度,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个性与放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