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道中三绝 缑山祠》

时间: 2025-01-19 23:36:21

飞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连少室孙。

夜静笙声兼鹤下,回看惟有故山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连少室孙。
夜静笙声兼鹤下,回看惟有故山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故乡的眷恋。诗中提到的飞仙和周王子,暗指仙人不再归来,而重阜与少室则是对山川的描写。夜晚宁静,笙声悠扬,伴随着仙鹤的飞下。回首一看,只有故乡的山依旧存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仙:指的是神仙,常用来比喻逝去的人或事物。
  • 周王子:周王朝的王子,代表着旧时的繁华与荣耀。
  • 重阜:高耸的山丘,象征着艰难的旅途。
  • 少室:少室山,位于河南,具有历史文化的象征。
  • 笙声:笙,一种传统乐器,声音清脆悦耳。
  • 鹤下:指仙鹤降落,寓意着灵动与超脱。

典故解析:

  • 飞仙不返: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暗示人生如梦,难以重回昔日。
  • 周王子:可追溯至周朝的典故,代表着辉煌与失落的交替。
  • 少室:历史悠久的山脉,承载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庵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少室山时,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大环境下,宋代经历了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诗人的情感也受到影响。

诗歌鉴赏:

《登封道中三绝·缑山祠》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飞仙、山川、夜静和笙声,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哲理的画面。首联“飞仙不返周王子”,直接引入了历史的深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紧接着,重阜相连的描写则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厚重与沉淀。

在夜晚的宁静中,笙声和鹤影交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灵性的升华。最后一句“回看惟有故山存”,则是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蕴藏着深沉的情感,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仙不返周王子:飞仙的离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周王子的形象则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 重阜相连少室孙:描述山的连绵起伏,表现出自然的壮丽,少室山的提及也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根源。
  • 夜静笙声兼鹤下:夜晚的宁静中,笙音悠扬,鹤的降落使得画面更加灵动,增添了一份超脱的气息。
  • 回看惟有故山存:回首故乡,只有那熟悉的山依然存在,表现了对故土的眷恋。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中“飞仙不返”与“周王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对称美。
  • 比喻:将飞仙与周王子相提并论,暗示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 拟人:笙声与鹤影的结合,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飞仙、山川、夜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故乡的热爱,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仙:象征着逝去的美好与理想。
  • 周王子:代表着历史的辉煌与失落。
  • 重阜: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历程。
  • 笙声:代表着音乐与灵魂的交融。
  • 鹤下:象征着超脱、自由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飞仙”指代什么?

    • A. 仙人
    • B. 龍
    • C. 山
    • D. 河流
  2. “少室”在诗中主要指代什么?

    • A. 一座城市
    • B. 一座山
    • C. 一条河
    • D. 一片森林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人生的感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苏辙《登封道中三绝·缑山祠》在情感表达上均具有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思念,但《赤壁赋》更为豪放,表现了更浓厚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