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嵩巫亭》

时间: 2025-01-17 10:21:41

平地烟霄向此分,绣楣丹槛照清芬。

风帘春卷秋空碧,剩见西山数岭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地烟霄向此分,
绣楣丹槛照清芬。
风帘春卷秋空碧,
剩见西山数岭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平坦的土地上,云烟在天空中分开,绣花的栏杆和红色的窗棂映照出清新的芳香。风帘轻轻卷起,春天的景色和秋天的蓝天交相辉映,只剩下西山上几座山岭的云彩。

注释:

  • 平地:指平坦的土地。
  • 烟霄:云和天空的合称。
  • 绣楣:绣花的栏杆。
  • 丹槛:红色的窗棂。
  • 清芬:清新的香气。
  • 风帘:随风轻扬的帘子。
  • 春卷:春天的景象卷起。
  • 秋空:秋天的天空。
  • 剩见:只剩下,仍然可以看到。
  • 西山:西边的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西山”可指代西边的真实山脉,也可以象征人生的远方和归宿,常常在古诗中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或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评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倡“文以载道”,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欧阳修游历嵩巫亭时,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嵩巫亭位于风景如画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风光。诗的前两句“平地烟霄向此分,绣楣丹槛照清芬”,以“烟霄”开篇,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似乎将视野无限延展。绣花的栏杆和红窗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后两句“风帘春卷秋空碧,剩见西山数岭云”,则将四季的变化融入其中,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深邃相互交融,借用“西山”的描写,暗含对远方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开阔的自然景象,平坦的地面与天空中的云雾交融,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第二联:通过“绣楣丹槛”,展示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清新的香气增添了诗意。
    • 第三联:描述了帘子随风轻扬的情景,春的生动与秋的宁静形成对比。
    • 第四联:西山的云彩点明了自然的辽阔,留下了诗人对远方的思考与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平地:象征着稳定与安全。
  • 烟霄:代表着广阔与自由。
  • 绣楣丹槛:象征着人类的艺术与文化。
  • 西山:暗示着人生的目标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平地烟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伤感
    • B. 开阔
    • C. 忧愁
    • D. 厌倦
  2. “绣楣丹槛”中的“丹”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蓝色
    • B. 红色
    • C. 绿色
    • D. 黑色
  3. “剩见西山数岭云”表示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生活的繁忙
    • B. 远方的向往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加侧重于孤独与宁静的感受,而欧阳修的这首诗则更多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欧阳修相关传记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