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风瘦影锢长门,一片寒砧欲断魂。
闻道贵人曾赐死,始知憔悴是君恩。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中,瘦弱的身影被困在长门内,寒冷的砧板几乎让我断魂。听说贵人曾经赐死,才明白自己的憔悴原来是因为君主的恩宠。
注释:
- 西风:指秋天的风,常常象征着凋零与悲伤。
- 瘦影:形容人消瘦的身影,暗示内心的忧伤。
- 长门:古代宫殿的长门,象征着隔绝与孤独。
- 寒砧:寒冷的砧板,表达心中无尽的悲凉。
- 贵人:指地位高贵的人,通常是帝王或权臣。
- 赐死:被下旨处死,暗示权力的无情。
- 憔悴:形容人因忧愁或病痛而显得消瘦。
典故解析:
“贵人曾赐死”中,提到的“赐死”可以追溯到古代皇权制度,许多文人因权贵的喜怒而生死未卜,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残酷和权力的压迫。同时,这也暗示了人们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无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受竹,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体现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其诗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胡明宫词》系列是吴受竹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与宫廷生活的复杂关系,诗中表达了对权力、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入思考。
诗歌鉴赏:
《胡明宫词 其五》通过西风、瘦影、寒砧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氛围,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己被困于长门的无奈与哀伤。开头的“西风瘦影锢长门”不仅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寂寞,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秋天的场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寒砧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表达了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绝望。
“闻道贵人曾赐死”一句直接揭示了古代权力的残酷和对文人的压迫,从而引出“始知憔悴是君恩”的感慨,体现了对恩宠与恐惧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悲伤,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瘦影锢长门:西风吹拂中,瘦弱的身影被困在长门,暗示着诗人的孤独和被隔绝的状态。
- 一片寒砧欲断魂:寒冷的砧板几乎让我失去灵魂,表现出内心的悲痛和绝望。
- 闻道贵人曾赐死:听说高贵的人曾下令处死,直接揭示了权力的无情和对人的压迫。
- 始知憔悴是君恩:才明白自己的憔悴是因为君主的恩宠,反映了对权力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砧"比作痛苦的象征,传达内心的绝望。
- 拟人:西风、瘦影等意象的使用让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诗中对偶的结构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与绝望,表达了对权力的恐惧与对命运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也揭示了在权力面前个人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凋零,寓意生命的无常。
- 瘦影:代表诗人消瘦的身体,暗示内心的痛苦。
- 长门:孤独与隔绝的象征,反映出诗人的被困状态。
- 寒砧:传达出内心的绝望与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凋零
- C. 夏天的热情
- D. 冬天的寒冷
-
“长门”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希望
- B. 隔绝与孤独
- C. 财富
- D. 权力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爱情
- B. 个人的孤独与权力的压迫
- C. 自然风光
- D. 家庭关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杜甫《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孤寂与悲伤,但更侧重于对社会的批判与历史的反思。
- 王之涣《登高》:通过山水意象表达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情感基调更为豪迈与激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受竹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