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 秋柳》
时间: 2025-01-17 10:1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壶中天 秋柳》 作者: 孙汝兰 〔清代〕
夕阳荒影,怪西风吹瘦,一丝丝碧。
衰草长亭寒水渡,别意何堪重忆。
系马痕消,藏鸦荫减,无限凄迷色。
霜清绝塞,也应摇落山驿。
漫道灞岸荒芜,隋堤萧索,愁煞长途客。
鹦鹉楼头春梦换,昔日依依犹识。
褪尽腰围,抛残眉谱,怅望烟痕直。
黄昏将近,更谁吹动羌笛。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影子变得荒凉,西风吹得柳条瘦弱,只有一丝丝的绿色。衰草、长亭、寒水交错着,分离的情感怎么能承受重温的回忆?马的足迹已然消失,乌鸦的栖息地也在减少,无尽的凄迷之色。霜冷清的塞外,山驿也该摇落。虽然有人说灞岸已经荒芜,隋堤也显得萧索,让长途的旅客愁苦不已。鹦鹉楼上春梦已换,昔日的依依情景依旧能辨认。渐渐褪去的腰围,抛弃的眉谱,怅然地望着烟雾缭绕的痕迹。黄昏将近,又有谁在吹动羌笛呢?
注释
- 夕阳荒影:夕阳的余晖映射出荒凉的景象。
- 怪西风吹瘦:形容西风肆虐,柳条被吹得瘦弱。
- 衰草长亭:衰败的草丛与长亭相映成景。
- 系马痕消:马的足迹已经消失。
- 藏鸦荫减:乌鸦栖息的阴影减少,暗示生机的消逝。
典故解析
- 灞岸:指的是古代长安附近的灞河岸边,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离别与愁苦。
- 羌笛:羌笛是古代西北地区的乐器,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汝兰,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怀,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离别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抒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愁苦。
诗歌鉴赏
《壶中天 秋柳》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整首诗通过描绘夕阳、西风、衰草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的开头通过“夕阳荒影”和“怪西风吹瘦”这两个意象,引出了初秋的冷清与孤独。诗人在此处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借此表达内心的惆怅。随着诗情的逐步深入,诗人将焦点转向了离别的情感,尤其是“别意何堪重忆”的自问,显露出一种无奈与苦涩。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系马痕消,藏鸦荫减”描绘出一种生命的流逝与凋零,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悲凉色彩。结尾处的“黄昏将近,更谁吹动羌笛”,则是对失去的渴望与追忆的凝聚,形成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阳荒影:描绘秋日夕阳的孤独影像,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寒冷与凋零。
- 怪西风吹瘦:西风的猛烈让柳条显得瘦弱,象征着生机的渐渐消逝。
- 衰草长亭寒水渡:衰草与长亭的寒水交替,展现出一种寒冷孤寂的景象。
- 别意何堪重忆:离别的情感让人难以承受,充满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象比作萧条的心情,增强了诗意的表达。
- 拟人:西风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自然与人心的联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别与怀旧,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时间的流逝。
- 西风:代表着无情与寒冷,暗示着离别的伤感。
- 杨柳:常用以象征柔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季
- B) 秋季
- C) 冬季
- D) 夏季
-
“别意何堪重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羌笛”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思乡
- C) 欢乐
- D) 旅行
答案
- B) 秋季
- B) 忧伤
- B)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壶中天 秋柳》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孙汝兰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李白则侧重于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壶中天 秋柳》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