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念奴娇·寄远集石帚句》
时间: 2025-01-17 10:11: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壶中天/念奴娇·寄远集石帚句
作者: 姚燮 〔清代〕
风帘自卷,浸愁漪暮色偏怜高处。
书寄岭头封不到,只见乱山无数。
月落潮生,酒醒波远,残柳参差舞。
江皋隐隐,彩云飞过何许。
谁解唤起湘灵,粉香吹下,心事还将与。
古十六陂人未到,一点芳心休诉。
玉笛无声,罗衣初索,梦与秋相遇。
韦郎去也,明年定在槐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忧愁的黄昏,窗帘轻卷,愁绪浸润着暮色,更显得高处的身影孤独。寄出书信却无法送达岭头,只能看到无数的乱山。月落潮起,酒醒后波远,残存的柳条摇曳舞动。江边隐隐约约,彩云飞过不知通向何处。谁能唤醒湘灵的思念,芬芳扑鼻而来,心事又将如何诉说?古老的十六陂还无人到访,一颗芳心无处倾诉。玉笛无声,罗衣初解,梦境与秋天相遇。韦郎已经离去,明年定将在槐府相见。
注释:
- 浸愁漪:浸透了愁绪的波纹。
- 封不到:无法寄送到达。
- 湘灵:指的是湘江的灵魂,常用来象征思念之情。
- 十六陂:古代水利工程,指的是水田或水渠,带有故乡的意味。
- 韦郎:指的是作者所思念的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诗人思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心中的愁绪和对远方的思念。词的开头通过“风帘自卷,浸愁漪”展现出一种恬静而又忧伤的氛围,窗帘轻轻卷起,似乎掩盖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接着,诗人通过“书寄岭头封不到”来表现无法联系到心中所念之人的无奈,反映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月落潮生”、“残柳参差舞”等,既带有画面感,又渗透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最后一段“韦郎去也,明年定在槐府”更是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给人以一丝温暖的希望。全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达了对故乡、友人和自然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帘自卷,浸愁漪暮色偏怜高处。”:描绘了窗帘轻卷的情境,愁绪如波纹般浸润着黄昏的暮色,透出一股孤独感。
- “书寄岭头封不到,只见乱山无数。”:表达寄信的无奈,寄信的目的地在远方,只能看到无尽的山峦。
- “月落潮生,酒醒波远,残柳参差舞。”: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月亮落下,潮水上涨,酒醒后看到远处的波浪,残柳在微风中摇曳。
- “江皋隐隐,彩云飞过何许。”:江边隐约可见,彩云在空中飘过,不知去向何处。
- “谁解唤起湘灵,粉香吹下,心事还将与。”:问谁能唤醒湘灵,伴随着芬芳的香气,内心的情感也会随之而来。
- “古十六陂人未到,一点芳心休诉。”:古老的十六陂无人到访,心中思念无处倾诉。
- “玉笛无声,罗衣初索,梦与秋相遇。”:玉笛无声,罗衣初解,梦中与秋天相遇,渗透出对过往的怀念。
- “韦郎去也,明年定在槐府。”:韦郎已经离去,期待明年在槐府相聚,带有一丝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浸愁漪”比喻心中的愁绪如波浪般浸润。
- 拟人:“风帘自卷”赋予窗帘生命。
- 对仗:“月落潮生,酒醒波远”形成对称的格式。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表达了思乡、思友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的交织。
意象分析:
- 风帘:象征内心的情感,与环境的状态相互映衬。
- 湘灵:代表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十六陂:象征故乡情怀。
- 玉笛:表示音乐与情感的结合,传达内心的孤寂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湘灵”象征什么? A. 友人
B. 思念
C. 自然 -
“书寄岭头封不到”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
诗中“韦郎去也,明年定在槐府”暗示了什么? A. 伤心
B. 期待
C.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和故人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豪放,风格也更加奔放。而姚燮的这首词则更显细腻与柔情,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内心的愁绪与期待。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 《姚燮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