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十首 其一》
时间: 2024-12-31 19:0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荥阳屯候,拥犀渠十万,贩缯人也。今日黄城余旧垒,风雨卷旗飘瓦。垓下追兵,颖阴封爵,功亦韩彭亚。将军已矣,废祠谁奠杯斝。忆昔此地连营,临江百雉,战鼓寒潮打。回首断烟衰草外,空有荒池洗马。入粤弓刀,平吴岁月,且听渔樵话。女墙犹在,乱乌啼破秋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篇提到荥阳的屯兵,十万大军聚集在犀渠,都是贩卖丝绸的人。如今的黄城,只有昔日的旧垒,风雨中旗帜飘荡,瓦片飞舞。曾经在垓下追击敌军,颖阳的封爵,成就也如韩信、彭越一般。将军已经去世,废弃的祠庙,谁来为他举杯祭奠?回想当年这里连营成阵,江边有百座雉堞,战鼓在寒潮中敲响。回首看那断烟和衰草,只剩下荒池洗马。进入粤地,弓刀平定吴地的岁月,也只好听渔夫和樵夫的闲聊。女墙依旧存在,乌鸦在秋夜中啼叫,打破了宁静。
注释:
- 荥阳:古地名,现在是河南省荥阳市。
- 屯候:指驻扎的军队。
- 犀渠:古代地名,可能指军事重镇。
- 贩缯人:贩卖丝绸的商人。
- 黄城:指古代城市,可能是指某个重要的城池。
- 垓下:历史上著名的战场。
- 韩彭:指韩信和彭越,二人都是汉初的名将。
- 废祠:指废弃的祭祀场所。
- 连营:指军队连成的营地。
- 女墙:古代城墙的一种结构,象征着防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鸿祚(约1642-约1710),字友白,号澹庵,清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多描绘历史和战争,风格雄浑。
创作背景:
“壶中天”的创作背景是清代,历史变迁带来对战争的回忆,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写战争的历史场景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项鸿祚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反思。诗的开头便以荥阳屯候的壮观场景引入,描述了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的将军、封爵,以及废弃的祠堂,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陨落,令人感到惋惜。
诗人在回忆中穿插了对当时社会的观察,描绘出战时的紧张气氛与和平时的宁静对比。尤其是“回首断烟衰草外,空有荒池洗马”一句,极具画面感,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时光的流逝。最后“女墙犹在,乱乌啼破秋夜”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夜晚的宁静被打破,暗示着历史记忆仍在继续,尽管过去的辉煌已不复存在,但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仍是诗人心中的永恒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荥阳屯候,拥犀渠十万,贩缯人也。
- 描绘了荥阳的军队,暗示曾经的繁华与战斗。
-
今日黄城余旧垒,风雨卷旗飘瓦。
- 反映了历史变迁后,城市的沧桑与无情。
-
垓下追兵,颖阴封爵,功亦韩彭亚。
- 追忆历史英雄的成就,强调功名的无常。
-
将军已矣,废祠谁奠杯斝。
- 表达对已逝英雄的哀悼与祭奠的无奈。
-
忆昔此地连营,临江百雉,战鼓寒潮打。
- 通过回忆战争的场景,渲染出激烈的战斗氛围。
-
回首断烟衰草外,空有荒池洗马。
- 描绘出安静的环境,却隐含历史的空虚。
-
入粤弓刀,平吴岁月,且听渔樵话。
- 反映战斗结束后的宁静生活,生活的简单和朴素。
-
女墙犹在,乱乌啼破秋夜。
- 表达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秋夜”赋予了打破宁静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通过“荒池”“女墙”“乌啼”等意象,传递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深邃。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忆,表现了对英雄逝去的惋惜与对当下生活的思考,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渺小。诗人借古讽今,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黄城: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衰败。
- 将军:代表着英雄与成就的象征。
- 荒池: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消逝。
- 乌啼:象征着孤独与失落,打破了宁静的夜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将军”是谁的象征?
- A. 历史英雄
- B. 普通士兵
- C. 商人
- D. 农民
-
“回首断烟衰草外”中的“断烟”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繁荣
- B. 记忆的消逝
- C. 战斗的胜利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历史英雄
- B. 记忆的消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项鸿祚的《壶中天》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进行思考,但项鸿祚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命运与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