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雨
作者:金墀 〔清代〕
坐对帘开处,长空散细烟。
树头风势乱,池面水纹圆。
入竹声偏静,滋花色更鲜。
芭蕉深院里,今夜正堪眠。
白话文翻译
在帘子打开的地方静坐,长空中飘散着细细的烟雾。
树梢的风势有些混乱,池面上的水波却是圆润的。
竹林中传来的声响显得格外宁静,花朵的颜色也更加鲜艳。
在深邃的芭蕉院子里,今晚正适合入睡。
注释
字词注释
- 对:面对,坐在对面。
- 帘:帷幕,窗帘,表示室内的空间。
- 细烟:微弱的烟雾,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
- 风势乱:风的势头混乱,指风吹动树叶的状态。
- 池面水纹圆:池塘表面的水波呈圆形,形容水面平静。
- 入竹声偏静:竹林中传来的声音显得格外宁静。
- 滋花色更鲜:花朵的颜色更加鲜艳。
- 芭蕉:一种植物,常见于南方,常用来形容夏日的景致。
- 深院:指院落幽深,具有静谧之感。
- 堪眠:适合入睡,表示环境的舒适。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雨天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墀(约1640-1707),字惟恭,号云白,江苏常熟人,清代诗人。金墀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生活,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宁静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对雨》描绘了一个雨夜静谧而优美的景象,诗人坐在帘子旁,透过窗帘可以看到外面的长空和细烟,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诗中描写的自然图景:树头的风、池面的水纹、竹林的声响、花色的鲜艳,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雨天特有的静谧与生机。
从情感上看,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通过“深院里,今夜正堪眠”,诗人不仅传达了对安静夜晚的享受,还反映出一种生活的理想状态: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宁静与美好,远离喧嚣。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清晰,展现了诗人对雨夜情怀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雨后的自然状态,营造出一种舒适、安宁的氛围,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坐对帘开处:诗人坐在窗前,帘子开着,表明他与外界的接触。
- 长空散细烟:长空中袅袅的烟雾,表现出雨后的清新空气。
- 树头风势乱:树梢的风吹动不定,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池面水纹圆:水面的圆润波纹,描绘出宁静的氛围。
- 入竹声偏静:竹林中的声音显得特别安静,体现出夜晚的宁静。
- 滋花色更鲜:花朵的颜色因雨水而更加鲜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芭蕉深院里:芭蕉树在院子深处,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今夜正堪眠:夜晚的宁静正适合入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向往和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细烟”来形容雨后的空气,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风势乱”,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入竹声偏静,滋花色更鲜”,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雨天的宁静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帘:象征着内外的分隔,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空间的珍视。
- 细烟:象征着空气的清新,代表着一种宁静的氛围。
- 树头:象征着自然的生机,表现出风的力量与变化。
- 池面: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 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宁静。
- 芭蕉:象征着南方的热带气候,给人一种夏日的幽静之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空散细烟”形容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A. 雨
B. 风
C. 烟雾
D. 日出 -
“芭蕉深院里”表达了怎样的环境特征? A. 嘈杂
B. 宁静
C. 热闹
D. 荒凉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人生的感慨
B. 对春天的赞美
C. 对雨天的欣赏
D. 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绘夜晚景象,表现宁静。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表达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与《对雨》都描绘了夜的安静和自然的美。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表达了思乡情感,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与享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基础》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